从 "红绿灯" 饮食到胎动监测:产科专家为您解码孕期健康指南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5-03-28 浏览次数:
当验孕棒上那两条杠清晰浮现,一个新生命充满奇迹与期待的奇妙旅程就此开启。孕期是每位准妈妈人生中一段既特殊又幸福的时光,在这期间,藏着许多需要注意事项,下面就来说说,准妈妈如何顺利度过孕期。
一、饮食红绿灯
孕期饮食无需过度进补,重点在于均衡、新鲜、适量,不同颜色的食物富含不同的营养素,推荐彩虹饮食法,控糖控盐,安全第一,每天摄入至少5种颜色食物,确保营养全面,对孕妇和胎儿发育各有益处,特殊人群需个体化调整。
1.绿灯食物:孕期宝宝的生长需要多种微量元素矿物质,尤其钙铁叶酸对胎儿发育和孕妇健康至关重要,科学服用制剂补充同时,应多吃富含该类物质的食物。以下是按颜色分类的孕期食物:红色食物(补铁、抗氧化),如红肉(牛肉、羊肉)、番茄、红枣(适量)、红苹果等;橙色食物(护眼、促发育),如胡萝卜、南瓜、红薯、柑橘类等;黄色食物(能量、调节情绪),如:香蕉、玉米、黄椒、小米等;绿色食物(叶酸、钙、排毒),如深绿叶菜、西兰花、猕猴桃、牛油果等;紫色食物(抗氧化、护脑),如:紫甘蓝、蓝莓、紫薯、黑葡萄(带皮吃)等;白色食物(蛋白质、钙),如:牛奶/酸奶、豆腐、白肉、白蘑菇等;黑色食物(补铁、补肾),如:黑芝麻、黑豆、黑木耳、黑米等。其中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酸奶、奶酪、菠菜、羽衣甘蓝、豆腐、豆浆、杏仁、芝麻、沙丁鱼及三文鱼(带骨)等。富含叶酸的食物,如菠菜、甘蓝、扁豆、鹰嘴豆、橙子、草莓、花生、核桃及某些谷物和面包等。优质蛋白质也不可或缺,像牛奶、鸡蛋、鱼肉、虾肉、鸡肉等,帮助宝宝茁壮成长。低汞鱼类,如三文鱼、鳕鱼、鲶鱼、沙丁鱼等,富含Omega-3脂肪酸,有助于胎儿大脑发育,可彻底煮熟后适量食用。水果和蔬菜要保证充足摄入,它们富含维生素和膳食纤维,既能增强准妈妈抵抗力,又能预防孕期便秘。孕期可以喝咖啡或茶,每天咖啡因 ≤ 200mg**(约1杯咖啡或2杯茶),优先选择低咖啡因版本或替代饮品(如花果茶、牛奶),避免空腹饮用,减少对胃肠道刺激。
2.红灯食物:生食或未煮透食物千万别碰,可能携带寄生虫和细菌,会让准妈妈和宝宝陷入危险。烟酒更是孕期的“大忌”,酒类无论是白酒、红酒还是啤酒,都可能导致胎儿酒精综合征,影响宝宝智力和身体发育。烟类对胎儿的影响非常严重,可能导致胎儿生长受限,增加胎儿唇腭裂、心脏缺陷等先天畸形风险,增加流产、早产、死胎和新生儿死亡的风险,可能导致儿童期学习障碍、行为问题和注意力缺陷,可能增加孩子未来患肥胖、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及其他不可预料并发症。应避免吸烟并远离二手烟。戒烟越早,对母婴的益处越大。高汞鱼类,如金枪鱼、旗鱼、马鲛鱼、方头鱼等也要避免食用,汞元素会损害胎儿神经系统。烟熏冷藏鱼类,如烟熏三文鱼,可能含有菌类同样需要避免使用。
二、细节大讲究
1.体重控制:控制至适宜范围:BMI 18.5~23.9 kg/m²为佳,过低或过高均可能影响妊娠结局。总增重推荐(单胎):低体重(BMI<18.5):12.5~18kg;正常体重(BMI 18.5~23.9):11.5~16kg;超重/肥胖(BMI≥24):7~11.5kg或更严格控制。
2.规律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有助于维持身体的生物钟正常运转。每天应保证8 - 9小时的充足睡眠,晚上尽量在11点前入睡。适当的午休也很重要,可缓解疲劳,促进身体恢复。为了保障睡眠质量,最好睡前30分钟-1小时尽量避免刷手机。
3.睡眠姿势:孕早期可以自由选择舒适的睡姿。进入孕中晚期,建议尽量采用左侧卧位,避免仰卧,减轻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让胎盘的血液供应更充足,给宝宝创造一个良好的“小窝”。
4.适度运动:孕期每日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散步、孕妇瑜伽),避免久卧。既能增强体质,又有助于日后分娩。但要注意运动强度,别让自己太过疲劳,一旦感觉不适,就立刻停下来。
5.避免有害物质:远离吸烟环境,二手烟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危害宝宝健康。家里进行装修或新购置家具时,也要注意甲醛等污染物,它们可能有致畸风险,务必保证室内通风良好,必要时进行检测。
三、健康安全锁
1.产检频率:孕早期(5 - 13周+6天)至少要进行1次产检,确认怀孕情况和胎儿是否正常着床。尤其疤痕子宫孕妇需在孕早期确认孕囊与子宫疤痕关系。孕中期(14 - 27周)每4周产检1次,密切关注胎儿发育。到了孕晚期(28- 40周),28 - 36周每2周产检1次,37周后则每周都要产检,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问题,高危孕妇视病情变化调整产检频率。
2.重要项目:早期唐氏筛查在孕9-13周+ 6天进行,结合孕妇年龄、体重等因素,评估胎儿患唐氏综合征等染色体异常的风险。NT检查在孕11 - 13周+ 6天进行,通过B超测量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NT增厚可能与染色体异常(如唐氏综合征)、先天性心脏病或其他结构异常等相关。结合NT检查和早期唐筛筛查,能更精准评估胎儿染色体异常的风险。在孕早期提供风险信息,便于后续决策。中期唐筛在孕15-20周进行,最佳时间为16至18周,可作为神经管缺陷的筛查方式指标。无创DNA检测适用于高风险或高龄孕妇。有创DNA检测适用于高风险且无创DNA检测无法确定。糖筛查主要用于检测妊娠期糖尿病(GDM),通过筛查,可及早发现并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改善妊娠结局,有效管理GDM可降低剖宫产率和新生儿重症监护需求,保障母婴安全。于孕24-28周进行筛查,建议所有孕妇在首次产前检查时进行FPG筛查以除外孕前漏诊的糖尿病。大排畸B超检查在孕20-24周,重点排查胎儿结构发育畸形。小排畸B超检查在孕28-32周,重点排查胎儿发育及晚发性畸形,高危孕妇建议胎儿心脏彩超筛查,综合评估胎儿发育情况,为孕期管理和分娩计划提供重要依据。
3.自数胎动:胎动是宝宝的独特“语言”,也是孕期健康的重要信号,学会自数胎动,能更好地监测胎儿状况。一般在怀孕28周左右,孕妈妈就能明显感知胎动,此时就可以开始规律数胎动了。经产妇可能更早感觉到胎动。胎动并非一成不变,一天当中也有活跃期和安静期。通常晚上胎动会比白天频繁,这可能和妈妈此时更放松、注意力更集中有关 。另外,宝宝在子宫里也有自己的生物钟,有的宝宝是“夜猫子”,有的则更像“早起鸟”。轻轻的蠕动、有力的踢腿、翻身等,都是宝宝不同的胎动表现。数胎动的常用方法:每天早、中、晚各选1小时相对固定时间计数胎动。在这1小时里,尽量保持安静,采取舒适的姿势,比如半卧位或左侧卧位,集中注意力感受胎动。把每个小时的胎动次数记录下来,将3次的计数结果相加后乘以4,就得到12小时的胎动次数。正常情况下,12小时胎动次数在30 - 40次以上。不过,只要12小时胎动次数不少于20次,也属于正常范围。如果时间有限,也可在每天同一时间段数1小时胎动。正常每小时胎动应不少于3 ~ 5次。若这1小时胎动次数低于3次,可再数1小时,2小时胎动次数仍不足6次,就要引起重视。若出现胎动异常需引起重视,如胎动频繁:宝宝可能受到外界刺激,如妈妈情绪激动、大量进食甜食、外界噪音过大等,出现短时间的胎动频繁。如果持续时间不长,随后恢复正常,一般无需过于担心;如果胎动频繁持续,可能是胎儿缺氧的早期表现,需及时就医。胎动减少:是存在危险的信号,可能是胎儿缺氧加重,胎盘功能减退、羊水过少等原因导致。一旦发现胎动明显减少,应立即就医,进行胎心监护、B超等检查,评估胎儿状况。
3.谨慎用药:孕期用药需格外谨慎,任何药物都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很多药物可能会通过胎盘影响胎儿,一些看似普通的药物,如某些抗生素、感冒药等,在孕期使用都有严格限制。如果身体不适,务必及时就医,告知医生自己已怀孕,由医生权衡利弊后给出合适的治疗方案。
四、心灵好养分
1.关注情绪变化:孕期体内激素水平波动幅度大,加上对胎儿健康的担忧等因素,准妈妈们很容易出现情绪变化,可能会感到焦虑、抑郁、烦躁等均属正常现象,家人的情绪支持、行动支持及长期关注,是孕妇最好的“情绪稳定剂"。
2.积极调整心态:可通过多种方式调节情绪,如与家人朋友倾诉,分享孕期的感受和困惑。参加孕妇课程,了解更多孕期知识,减少未知带来的恐惧。进行一些自己喜欢的放松活动,如听音乐、绘画等。家人也要给予准妈妈充分的理解、关心和支持,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
3.孕期的每一个细节都关乎着新生命的成长诞生,准妈妈们要做好各方面的注意事项,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及积极的心态,严格产检,饮食个性化,适度休息,监测异常信号,高危孕妇需根据情况提前规划分娩,相信各位准妈妈一定能顺利度过孕期,迎来健康可爱的宝宝。
(供稿:贵定县医疗集团总院挂职副院长、广州市海珠区妇幼保健院产科副主任医师 邱佳琳 )
编 辑:周 岩
二 审:杜 明
三 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