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半椎体畸形:藏在脊柱里的“小淘气”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5-04-01 浏览次数:
3岁的小吉(化名)在还未出生时即被告知“半椎体畸形”,随着孩子逐渐成长,父母发现他的脊柱似乎总比别人“慢一拍”,辗转多家医院后,医生都建议“再观察”“保守治疗”。
随着孩子侧弯越来越明显,父母十分焦急。听说浙江省人民医院毕节医院院长张骏是脊柱脊髓外科的专家,在他的带领下浙毕医院脊柱脊髓外科已经能独立、成熟开展高难度半椎体畸形矫正手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矫正手术,小吉父母毅然决定带着孩子从遵义踏上了前往的毕节寻医之路。
经过一段时间的住院诊治,张骏带领团队成功为患儿施行了“胸10先天性半椎体畸形切除矫形术”,术中出血仅100ml,无并发症发生。术后小吉恢复良好,在“挺拔人生”脊柱畸形基金会的支持下,患者家庭自行承担的费用尚不到一万元,相比就诊外省医院,不仅仅解决了“看病难、看病远”的困境,也切实缓解了“看病贵”的问题。
脊柱是生命的“顶梁柱”,而先天性半椎体畸形就像一场“失衡的成长赛跑”。正确了解脊柱健康,早发现、早干预,才能让孩子“长直”“长高”两不误!
什么是半椎体畸形?
如果把脊柱比作一列整齐的“积木”,半椎体就像一块“形状怪异”的积木——本该是椭圆的椎体,却只长了一半,另一半“消失”。这块“淘气”的椎体在生长发育中会像“钉子户”一样,拽着脊柱向一侧倾斜,导致脊柱侧弯、驼背,甚至影响心肺功能。
半椎体是最常见的先天性脊柱侧凸(congenital scoliosis, CS)畸形,可表现为单个或多个椎体畸形,其中胸腰段最常见。半椎体所致畸形早期可能外观并不明显,根据所处部位不同,可能表现为斜颈、双肩不等高、背部不对称等。除外观改变外,还应仔细检查背部皮肤有无毛斑,脂肪瘤,浅凹和瘢痕等。有的患儿可能合并有其他系统畸形,如:心血管畸形、泌尿生殖道畸形等。
产检发现≠万事大吉!这些信号家长要警惕
半椎体畸形的病因尚不明确,与胚胎发育、基因突变、环境因素、药物、精神疾病等可能有关系。小吉妈妈在孕期产检时就发现异常,但孩子出生后脊柱问题一度被判为“保守治疗”。实际上,先天性半椎体畸形的治疗需要“分型而治”。最佳手术时间是患儿3至5岁,体重需要大于15公斤。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分型是基于X线结果提出的Winter和MacMaster分型,即完全分节型、半分节型、未分节型,并按是否产生侧凸又分为嵌合型和非嵌合型。
给家长的一封信:别让“再等等”耽误孩子一生
小吉的故事并非个例,新生儿先天性脊柱畸形发生率约千分之一,但许多家庭因对疾病认知不足或过度恐惧手术,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半椎体畸形导致的CS为原发畸形引起的双侧生长不对称,而传统的保守治疗方法无法改变这种生长不对称,因此效果并不理想;对于此类畸形,最重要的保守治疗手段是规律的随访观察,尤其是对于自然史不明确的患儿;当畸形呈明确进展趋势时,应及时进行手术干预,以避免畸形进展成为治疗困难的严重畸形。
手术时机和方案需要根据半椎体的类型、位置及数量,以及患儿的生长潜力可对半椎体所致CS畸形进展风险、患儿手术耐受力等综合考虑;手术时间的推迟以不增加融合节段为原则,通常在5岁之前进行。
担心孩子脊柱侧弯可以用“四横一竖”方法简单进行排查
“四横”指的是站立时的肩膀、肩胛骨、腰线、骨盆,“一竖”是指弯腰时的脊柱和后背。
● 双侧肩膀是否等高
让孩子正常站立,观察两边肩膀是否一高一低。
● 双侧肩胛骨是否等高
保持正常站立,让孩子双臂自然下垂,同时触摸双侧肩胛骨下缘的位置,看是否一高一低。
● 双侧腰线是否对称
继续正常站立,观察孩子两边的腰窝是否一深一浅、一大一小,也就是腰线是否对称。
● 骨盆是否左右平衡
还是正常站立,同时触摸骨盆两侧的最高处,看是否左右倾斜。
如果“四横”发现有问题,可以再看看“一竖”
● 脊柱不直、后背隆起
让孩子站立时双脚平行、与肩等宽,双臂下垂、手掌合拢,弯腰 90° 的时候,家长在孩子的正后方观察后背,脊柱是否在一条直线上?后背是否有一边隆起?
如果觉得不太对劲,自己把握不好,就及时去医院,找骨科的医生需求专业的帮助。
(本报通讯员 周文波)
编 辑:周 岩
二 审:文 叶
三 审:龙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