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干预点亮孤独症儿童未来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5-04-02 浏览次数:

2025年4月2日是第18个“世界孤独症关注日”,联合国将今年的主题定为“促进神经多样性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孤独症儿童被称为“来自星星的孩子”,他们看似遥远,实则就在我们身边。贵阳市白云区人民医院心理咨询门诊呼吁全社会共同关注孤独症群体,科学识别、早期干预,用包容与专业守护他们的成长。

什么是孤独症?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神经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交沟通障碍(如回避眼神、难以理解他人情绪)、兴趣狭窄(如沉迷旋转物品、重复排列)和刻板行为(如固定路线行走、仪式化动作)。

目前病因尚未明确,可能与遗传、孕期环境等因素相关。孤独症无法完全治愈,但早期干预能显著改善患儿预后,部分患者甚至可发展出绘画、音乐等特殊才能。

警惕早期信号!这些表现需及时就医  

孤独症的黄金干预期为2-6岁,家长需密切关注以下预警信号:  

1.“五不”行为:  

- 不看:缺乏眼神交流,回避对视;  

- 不应:对名字无反应,不回应指令;  

- 不指:不会用手指物表达需求;  

- 不语:语言发育迟缓(如2岁仍不会说单词);  

- 不当:重复刻板行为(如转圈、排列物品)。 

 

2. 分年龄段观察:  

 - 6个月:无笑容或互动表情;  

- 9-12个月:无咿呀学语、指物动作;  

- 18个月:不会玩“过家家”等模仿游戏;  

- 任何年龄:出现语言或社交能力倒退。  

提示:若发现以上表现,请立即前往医院儿童心理科或发育行为科评估,切勿延误干预时机。

科学干预,家庭与社会的共同责任  

 1. 家庭干预:用爱与耐心搭建桥梁  

- 建立规律生活:固定作息、减少环境噪音,用视觉提示(如图片日程表)降低焦虑。  

- 简单沟通技巧:说话简短清晰,配合手势或图片辅助,给予充足反应时间。  

- 社交训练:通过角色扮演、模仿游戏练习眼神接触、轮流互动等技能。  

 2. 专业支持:个性化康复方案  

- 行为训练(ABA疗法):通过正向强化改善社交、语言能力。  

- 感统训练:调节触觉、听觉敏感问题,帮助适应环境。  

- 多学科协作:结合心理科、儿科制定个性化计划,定期调整目标。  

 3. 社会融入:包容与赋能  

- 教育支持:普通学校可申请资源教师协助,特殊学校提供针对性康复环境。  

- 社区行动:避免歧视性言论,公共场所对患儿行为多一份理解。  

贵阳市白云区人民医院心理咨询门诊:为孤独症家庭护航  

- 早期筛查与诊断:采用“儿童发育预警征”量表、行为观察评估,精准识别发育异常。  

- 康复指导:制定个性化干预计划,整合行为训练、语言治疗及家长培训。  

- 家庭心理支持:帮助家长缓解焦虑,学习科学干预技巧,建立积极亲子关系。  

- 省级专科医院转诊绿色通道

早一步干预,多一分希望!  

让我们携手行动:理解孤独症儿童的“不一样”,接纳他们的独特表达方式。用科学干预照亮他们的成长之路,用社会包容守护每一颗“星星”的光芒!

(本报通讯员 钟蓉

编  辑:周   岩

二  审:文   叶

三  审:龙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