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门口的“生命守护站” ——锦屏县人民医院肿瘤科、血液内科独立建科纪实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5-04-03 浏览次数:
2024年12月24日,一面崭新的科室铭牌在锦屏县人民医院挂牌亮相——肿瘤科、血液内科正式独立建科。这个承载着苗乡侗寨健康期盼的专科,标志着县域肿瘤、血液疾病诊疗服务迈入精准化、体系化发展新阶段。
肿瘤疾病长期位居锦屏县外转病人病种前三,而肿瘤科曾是医院的薄弱学科,患者辗转求医的艰辛与高昂费用的承担成为民生痛点。2022年6月,黔东南州人民医院按国家要求启动“组团式”帮扶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锦屏县人民医院工作,把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将肿瘤科列为重点攻坚学科之一,从人才培养、技术指导、设备更新等方面入手,让当地患者就近享受优质医疗。
2024年6月,黔东南州人民医院“组团式”帮扶工作两年轮岗,该院肿瘤科主治医师张翠朋随新一轮帮扶团队进驻锦屏;同年12月,该院血液内科主治医师丁开梅作为增补力量加入,为锦屏县人民医院肿瘤科、血液内科学科建设注入“肿瘤+血液”双学科协同发展格局。
“州医院张翠朋、丁开梅两位帮扶专家的到来,为当地肿瘤、血液疾病患者搭建起了生命的桥梁。她们不仅带来了先进的医疗技术,更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服务模式。从疑难病症的精准诊断,到个性化治疗方案的制定,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帮扶专家们的心血与智慧。”锦屏县人民医院肿瘤科护士长王仁梅说。
技术下沉,点亮生命希望。黔东南州人民医院“组团式”帮扶工作开展三年多来,锦屏县肿瘤诊断和治疗水平的显著提高,让“不可能”成为“可能”,为更多患者带来了希望。
76岁的夏大爷和63岁的杨叔叔就是黔东南州人民医院“组团式”帮扶成效的生动见证者。罹患肺鳞癌合并前列腺癌的夏大爷,曾因治疗副作用放弃希望。入住锦屏县人民医院肿瘤科、血液内科后,张翠朋团队为其制定“减量化疗+延长免疫治疗”方案,2个周期后病灶明显缩小,生活质量显著提升。67岁的杨叔叔因肺癌脑转移卧床不起,经脱水降颅压联合靶向治疗,如今已能生活自理。“以前要去贵阳凯里排队,现在专家就在身边!”杨叔叔的感慨道出众多患者心声。
“过去这类患者只能转诊到上级医院,现在大部分的常见肿瘤病例都能在县域内完成规范化治疗。”科室负责人张翠朋介绍。帮扶团队不仅带来“多种PD-1抑制剂免疫治疗”“分子靶向治疗”“抗血管生成治疗”及“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及各类贫血诊治”等先进治疗方案,更建立了多学科会诊(MDT)制度,实现精准诊疗。
数据显示,新科室运行三个月已完成各类肿瘤、血液疾病治疗200余人次,熟练开展肺占位、肝占位、浅表肿瘤穿刺活检,胸腔及腹腔闭式引流术等关键技术,大大降低肿瘤及血液疾病外转率。许多曾经需要远赴外地就医的患者,如今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和就医奔波之苦。
“独立分科是起点,不是终点。肿瘤患者往往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我们需要用爱心和耐心去帮助他们。”科室负责人张翠朋表示,下一步将联合黔东南州人民医院推进远程会诊、多学科协作,并积极引进新技术、新项目,彻底打通肿瘤、血液疾病诊疗“最后一公里”。护士长王仁梅则强调:“我们将以‘精准护理、安宁疗护等’先进理念,让患者感受到有温度的医疗服务。”
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锦屏县人民医院肿瘤科、血液内科的成长,正是国家“千县工程”与“组团式帮扶”政策落地生根的生动写照。在这里,每一例成功病例的背后,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医者仁心的温度,这束照进苗乡侗寨的医疗强光,正为更多患者点亮生命希望。
(来源:锦屏县人民医院 吴水平)
编 辑:向 烨
二 审:毕 锋
三 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