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人民医院首次完成脉冲电场消融治疗持续性房颤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4-11-14 浏览次数:

11月7日,55岁患者张先生(化名)因患有持续性房颤,来到贵州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就诊治疗,省医心内科负责人杨龙教授在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后,成功为张先生进行心脏电生理三维标测系统引导下的持续性房颤脉冲电场消融(PFA)治疗,这标志着贵州省人民医院在房颤治疗技术上的取得又一重大突破。

图1. 患者术前体表心电图和心内电图

本次手术使用PlusedFA心脏脉冲消融导管,并在LEAD-Mapping®三维标测系统引导下进行。首先在三维标测系统引导下进行了左心房模型构建,并同步进行基质标测。随后进行双侧环肺静脉隔离(PVI)消融,对左心房后壁进行隔离消融。再构建右心房和上腔静脉三维模型并基质标测,最后进行上腔静脉消融隔离。患者的心房基质良好,过程中没有增加线性消融。消融后给予伊布利特房颤终止,患者恢复为窦性心律。

据杨龙介绍,此次手术采用的脉冲电场消融治疗方式是一项多中心、单组目标值的前瞻性临床研究。手术总体时长约90分钟,有效脉冲发放总时长18.45ms,消融后观察20分钟,X射线曝光总时间280秒(电极放置+房间隔穿刺),左房内导管操作未再使用X射线。该患者在局麻下进行手术,全程保持清醒状态,能够与医生保持清晰、及时、有效的交流,医生可以全程掌握患者的实时感受,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

图2. PFA治疗持续性房颤现场

图3. 消融前后心房基质标测对比: 紫色为健康心肌,红色为消融所致死亡心肌(为房颤相关区域,消融目标)

图4. 房颤终止,转为窦性心律(正常心律)

延伸阅读:

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显著增加死亡、卒中、心力衰竭(心衰)、认知功能障碍和痴呆风险。房颤发生时,心脏的电传导系统会出现障碍,导致心脏失去正常的节律,发生不规则的快速小幅颤动,出现心跳加速、或心跳不规则的症状。PFA作为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通过瞬时的高电压脉冲电场直接作用于心肌细胞,有效地消除病灶或阻断异常激动的传导路径,从而有助于恢复并维持正常心律。脉冲电场消融具有独特的组织选择性、非热效应、消融时间短和无附带周围组织损伤并发症等特点,是现有技术中针对心律失常理想的消融手段,为房颤患者带来更安全、更高效的治疗方案。


(供稿:贵州省人民医院)

编  辑:周   岩

二  审:文   叶

三  审:高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