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围绕“产学研培”融合推动中医药民族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4-11-22 浏览次数:

近年来,黔东南州按照国家和省的部署要求,围绕“产业布局、学术合作、科研推广和人才培育”等措施融合推动中医药民族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围绕“产业布局”推动中医药民族医药传承创新。以黔东南高新区、从江洛贯经开区、剑河工业园区为重点,引导形成中药饮片生产集聚、区域联动、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格局。重点培育2-3家中药饮片龙头企业,推动民族医药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州民族医药研究院现有制剂室和州中药苗侗药区域院内制剂研究开发运用中心为基础,加快推进州中医医院新院区建设运营。2024年申报院内制剂品种5个(自主研发3个、与第三方合作2个),力争今年在院内制剂备案批号上实现突破。推动红云制药、奥特等中成药加工企业产值提升,加快京诚配方颗粒项目建设。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外出考察企业10家,请进来25家,纳入系统调度项目12个,总投资6.6亿元。

围绕“学术合作”推动中医药民族医药传承创新。加强与贵州中医药大学等科研院所、高校、药企的合作,研发一批具有苗侗等民族特色的科技产品,目前黔东南州获得国药准字号的苗药有5个(隔山消积颗粒、枫荷除痹酊、痛可舒喷雾剂、龋齿宁含片、咽喉清喉片);鼓励大健康医药企业做大做强,加大科研、投入和申报,目前获得“健字号”批文21个、产品44个。抢抓新国发2号文件赋予贵州推动苗药等民族药入药典的机遇,完成《侗族医药名词术语规范(试行)》编纂和《黔东南州苗侗医药志》初稿,为苗药入药典提供理论支撑;组织开展道地药材进入《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目录工作。新增州级民族医药或特色诊疗技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5项。州中医医院“苗族独特灸法:艾纳香灸”参赛作品荣获国家第二届全国“说医解药”科普大赛总决赛一等奖。中国民族医药协会团体标准《苗医艾纳香灸疗法技术操作规范》《苗医艾纳香灸门诊建设指南》获得立项,目前正在开展相关文创产品研究和临床应用推广。

围绕“科研推广”推动中医药民族医药传承创新。推动州民族医药研究院向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开展“虱子草、白接骨、万年巴”等16种民族药材质量标准的研究申报,目前已完成香樟叶、千把刀、水耗子等民族药材进入《贵州省中药材民族药材质量标准》目录药材质量标准草案的工作并通过复核。州中医医院建立首个全省公立医院中医药标准化研究中心、挂牌成立了我国首个“银质针门诊”及“银质针病房”,牵头制定的团体标准《银质针门诊建设指南》等5项标准已全部完成并由中国民族医药协会顺利发布,其中,《密集型银质针疗法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技术操作规范》项目入选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适宜技术国际推广项目库。2024年10月,《基于不同理论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产品开发与应用》等5项标准荣获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科学技术奖。

围绕“人才培育”推动中医药民族医药传承创新。制定《黔东南州中医药传承乡土人才评价办法(试行)》,目前已完成初稿;探索建立了全州苗侗等民族医药专长从业人员乡村医生执业管理制度,完成2023年290名苗侗等民族医专长从业人员的认定,启动了2024年苗侗等民族医药的考核认证工作,目前进入公示环节;组织60人参加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馆骨干人才培训班和中医馆管理人员能力提升培训班培训;开展2024年中医馆骨干人才培训40人,中医馆管理人员能力提升培训班22人;村卫生室中医(苗医)适宜技术培训300人,中医护理骨干人才培训20人,中医类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培训59人。挂牌成立戴永生、李声岳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黔东南州工作站、广东省名中医老锦雄教授名医工作室。榕江县中医医院、天柱县中医医院分别获得贵州省名中医冯玲媚传承工作室工作站和贵州省名中医曹波传承工作室工作站建设项目,目前已完成建设。通过名医工作(室)站建设,加大培养中医民族医传承人,为推动中医药民族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注入人才活力。



(供稿:黔东南州卫生健康局)

编  辑:石 磊

二  审:杜 明

三  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