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当区医共体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的“健康保障”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4-11-28 浏览次数:
近年来,乌当区医共体建设在区委、区政府、卫健局统一领导及部署下,优化整合区域医疗卫生资源,推动县、乡、村一体化,确保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上下联动、信息畅通,让原本“各管一摊”的县乡村级医疗卫生机构“攥指成拳”,实现基层服务能力、群众满意度双提升的双赢局面,为夯实乌当区百姓健康基础,提高群众就医感受,助力辖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贡献力量。
医通 形成服务共同体
近日,家住乌当区东风镇长坡组村民欧阳祥走出东风镇中心卫生院,患高血压的他需要长期服用阿托伐他汀、盐酸贝那普利片等控制血压的药,“之前在医共体总院调血压,以前卫生院没有这些药,要开药只能去总院,跑起还是费力。”
自从东风镇中心卫生院成为乌当区医共体成员单位后,上下级医疗机构用药衔接试点也同时开始,群众能在基层开到糖尿病、高血压等常用治疗用药,真正做到了让群众少跑路。
不仅是用药范围扩大,无缝衔接的医疗服务也在逐步提升。去年,65岁的林先生从乌当区医共体总院转回新场镇卫生院接受后续治疗。此前,患有冠心病的他突发心悸,家人赶紧将他送到乌当区医共体总院。病症平稳后,在办理出院手续时,病历资料就同步传到了新场镇卫生院,林先生转入卫生院进行后续治疗就省事多了。
无独有偶,11月13日,乌当区医共体总院和百宜卫生院正在进行一场为村民健康“跑腿”的“接力赛”。
50岁的患者吴先生因头部受伤,来到百宜卫生院就诊。卫生院医生通过进一步检查,发现患者是头皮撕脱伤,情况危急,考虑到后续诊疗问题,便在总院的微信“一体化转诊联络群”里发布患者就诊信息,总院相关领导、科室主任立即部署安排,患者到院后,一路“绿灯”,在急诊科快速完成检查并进行清创缝合术,转到外二科住院观察。经过近段时间的精心治疗,吴某的伤情恢复较好。
林先生和吴先生的就诊经历在业内被称为分级诊疗中的双向转诊,在医共体成立之前,因为上下级医院之间信息不互通、基层卫生医疗机构设备不足、专业技术人员欠缺等原因,类似这样的“往上转”“往下转”常常是一道难题。
远程会诊让总院与乡镇卫生院实现互联互通,上下联动。
如今医共体成员单位上下一体,通过成立远程会诊、心电诊断、影像诊断和检验检查“四大中心”,与13家基层医疗机构在医学影像、检验检查设备等实现互联互通,形成上下联动、分工协作、合力共为的局面,基本达到“小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的目标,人民群众有了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截至目前,乌当区基层总诊疗达34万人次同比增加23%、基层就诊率达65.3%,基层“常见病”“多发病”处置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人通 提升基层医疗队伍水平
每周三,是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杨桂玲在县域医疗次中心——羊昌镇中心卫生院坐诊的日子,听说杨医生要来,乡亲们都赶了个早,“杨医生看得好,找她看准没错!”
经过日积月累的带教,杨桂玲也能明显感受到基层医生在中医适宜技术上有了长足的进步。
杨桂玲到在羊昌医疗次中心坐诊时,通过言传身教提升当地医生医疗水平。
上下级医院互派人员,正是“人通”的内容之一,在医共体建设过程中,提升基层医疗队伍水平是关键。
每年,乌当区医共体总院都会充分发挥县域医共体的龙头作用,加强基层的科室和人才梯队建设,变“输血”为“造血”。选派业务能力强的医生到基层医疗机构定时开展坐诊、查房及授课等工作,从现场观摩到手把手教学独立完成简单手术,在总院专家“组团式帮扶”下,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取得长足进步。专科医生下基层言传身教的同时,乡镇卫生院也派出医护人员到医共体总院进修、培训,扎实掌握技能,切实让基层医师成为农村居民的健康守护人。
2023年,乌当区医共体总院根据医共体成员单位需求,下派7名专家常驻医共体成员单位开展医疗服务工作,安排148人分成9个团队到医共体成员单位进修帮扶,其中全脱产5人,半脱产143人。医共体各成员单位安排到总院进修、轮转、学习总共5批次,36人。
正是这样不拘一格的选才、用才、育才,实现了人才的良性发展,建立起人才发展、培养的共同体,使医共体总院和医共体成员单位的综合能力逐渐提升,构建起了“资源共享、布局均衡、统一联动、协同发展”的县域就医诊疗新布局,进一步提升了基层诊疗能力。
物通 不让一个成员单位掉队
站在高新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崭新的业务大楼前,一眼便可看到宽敞明亮的就诊大厅,醒目的导诊台,布局完善的科室,干净整洁的楼道,前来就医的患者在医护人员的引导下有序问诊,舒适感极佳。
高新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温馨舒适整洁的护士站
“以前没建立卫生服务中心时,身上有点小病就得跑到其他卫生院,费时又费力,现在真正实现了我们在家门口看病更方便的愿景。”高新区街道居民张群说。
搭乘医药卫生综合体制改革快车,乌当区新建的除了高新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有新光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洛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一年多来,这些服务中心按照“小病在社区、防病在社区、保健在社区”的工作目标,不断推进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社区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深受群众好评。
修建家门口的卫生服务中心,守好“家门口的健康”,得益于乌当区委、区政府对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大力支持。
多年来,乌当区委、区政府拨出专项资金,用于基层医疗机构的基础设施建设、设施设备购置、学科发展等方面,加大对基层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医疗设备和办公设备的投入,改善医务人员的工作条件,为患者营造温馨舒适的就医环境改善就医环境;全面启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改革,修改完善医共体章程,统一医共体法人,出台人事制度改革、绩效改革、公立医院深度融合等40余个子方案……系列举措频出,通过优环境强服务,在托底基层医疗机构发展的同时,不让一个成员单位掉队。
如今,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乌当区医共体分级诊疗有序就医格局初步形成、县域优质医疗资源合理配置逐步完善、基层基础设施条件得到进一步提升,基层整体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迈上了新台阶。
补齐区域医疗短板,构筑辖区健康网底。乌当区以医共体之“通”,实现了优质医疗资源精准下沉,提高基层群众的健康水平和防病治病能力,减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情况发生,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的健康保障。
(供稿: 杨洋)
编 辑:周 岩
二 审:马春晓
三 审:高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