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药物管理:稳控血压的关键环节

来源:贵州健康报 时间:2025-03-19 浏览次数:

高血压,这个在现代社会愈发常见的慢性疾病,如同一个无声的“健康杀手”,悄悄地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药物治疗是控制血压的重要手段,而科学合理的药物管理则是确保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风险的关键所在。 

 一、认识高血压药物的种类与作用 

高血压药物的种类繁多,它们如同不同类型的“健康卫士”,各自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利尿剂,比如氢氯噻嗪,就像是身体里的“排水专家”。它通过增加尿液的排出,减少体内的血容量,从而降低血管壁所承受的压力,达到降低血压的目的。这种药物尤其适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能有效地帮助他们控制血压。 

钙通道阻滞剂,像硝苯地平,堪称血管的“扩张能手”。它可以阻止钙离子进入血管平滑肌细胞,使血管扩张,让血液流动更加顺畅,进而降低血压。这类药物对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都适用,特别是老年高血压伴有稳定性心绞痛的患者。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如卡托普利,是调节血压的“智能管家”。它能够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活性,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使血管舒张,血压下降。同时,ACEI还对心脏和肾脏具有保护作用,常用于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患者。 

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以氯沙坦为代表,与ACEI有着相似的作用机制,但作用方式有所不同。ARB直接阻断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从而产生降压效果,副作用相对较少,同样适用于高血压合并多种并发症的患者。 

 β受体阻滞剂,例如美托洛尔,可调节心脏的“动力输出”。它通过减慢心率、降低心脏收缩力,减少心脏的输出量,进而降低血压。这类药物常用于高血压合并心绞痛、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的患者。 

 二、高血压药物管理的要点 

 (一)按时按量服药 

按时按量服药是药物管理的基础,也是保证血压稳定控制的关键。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在规定的时间服用规定剂量的药物。有些患者可能会因为症状改善或者工作繁忙等原因,自行减少药量或漏服药物,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血压的波动可能会对心脏、大脑、肾脏等重要器官造成严重损害,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为了避免漏服,患者可以设置闹钟提醒,或者将药物放在显眼的位置,养成定时服药的习惯。 

(二)不可随意停药 

 高血压是一种需要长期治疗的慢性疾病,大多数患者需要终身服药。有些患者在血压控制正常一段时间后,就认为自己的高血压已经治愈,擅自停药。这种做法是错误的,一旦停药,血压很可能会反弹,甚至比之前更高,给身体带来更大的危害。即使在血压稳定控制的情况下,是否能够减少药量或者停药,也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调整。 

 (三)关注药物副作用 

 每种药物都可能存在一定的副作用,高血压药物也不例外。患者在服药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自己身体的变化,如出现头晕、乏力、干咳、皮疹等不适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医生会根据副作用的严重程度,判断是否需要调整药物种类或剂量。例如,服用ACEI类药物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干咳的副作用,如果干咳症状较轻,可以耐受,一般不需要停药;但如果干咳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医生可能会考虑更换为ARB类药物。 

(四)定期复诊 

 定期复诊是高血压药物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患者应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到医院进行检查,包括测量血压、检查肝肾功能、血脂血糖等指标。医生会根据这些检查结果,评估药物治疗的效果,判断是否需要调整治疗方案。同时,医生还可以及时发现患者在药物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指导和建议。一般来说,初诊高血压患者在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后的1 - 2周应复诊,血压控制稳定的患者可以3 - 6个月复诊一次。 

 三、特殊情况的药物管理 

 (一)老年患者 

 老年高血压患者由于身体机能衰退,对药物的耐受性和反应性与年轻人有所不同。在药物管理方面,更需要谨慎。一般来说,老年患者的血压控制目标可以适当放宽,但具体的目标值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合并疾病等因素综合判断。在选择药物时,应优先选择副作用较小、降压作用平稳的药物,并且从小剂量开始服用,逐渐增加剂量,以避免血压降得过快过低,引起头晕、跌倒等不良反应。 

 (二)妊娠高血压患者 

 妊娠高血压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都有很大的威胁。对于妊娠高血压患者,药物治疗的选择需要更加谨慎,必须在保证孕妇和胎儿安全的前提下进行。一些常用的高血压药物在孕期是禁用的,而拉贝洛尔、硝苯地平缓释片等药物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谨慎使用。在孕期,患者要密切监测血压,定期进行产检,医生会根据血压变化和胎儿的发育情况,及时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三)高血压急症患者 

 高血压急症是指血压在短时间内急剧升高,并且伴有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的情况,如不及时治疗,会危及生命。在这种情况下,患者需要立即就医,医生会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降压药物进行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迅速降低血压,保护重要器官功能。在病情稳定后,再逐渐过渡到口服药物治疗,并加强药物管理,防止高血压急症再次发生。 

 高血压药物管理是一项长期而细致的工作,需要患者、医生以及家属的共同努力。患者要充分认识到药物管理的重要性,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药物治疗,关注药物的使用情况和身体反应,定期复诊。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享受健康的生活。 

 

作者:叶华 

单位:高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科室:内科主治医师 

项目领域:高血压

编辑:向 烨 

二审:毕 锋 

三审:赵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