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的概念及分类
从生物学概念或者从医学角度分析,病毒是一种病原体。病毒的体积较小,通过肉眼甚至光学显微镜均无法观察,只能从电子显微镜观察。并且病毒的结构较为简单,分为内部的遗传物质和蛋白质组成的外壳,而且因为缺乏维持活性的其他结构,所以只能侵袭并寄生在宿主内,否则会失去活性。
1、病毒的种类:根据病毒的遗传物质可将其分为DNA病毒与RNA病毒,两者的区别主要在于遗传物质的不同,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双链结构,需要依赖细胞核进行分化、繁殖。R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单链结构,通过细胞质既可以进行分化、繁殖。DNA病毒常见的有水痘-带状疱疹病毒、乙型肝炎病毒,RNA病毒较常见的有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以及冠状病毒等;
2、病毒的传播:病毒的感染性较强,比如甲肝病毒可以污染食物或水,经口进食后则可发生消化道传播,风疹病毒、新型冠状病毒等可以经飞沫发生呼吸道传播,艾滋病病毒则可以通过性行为、输血等发生泌尿道传播或血液传播。而乙肝病毒等还可经产道、哺乳等途径发生母婴传播。部分病毒传播性较强,比如新型冠状病毒,为避免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需要将患者或病毒携带者,甚至密切接触过的人群均进行隔离,待排除感染病毒或者机体将病毒清除后才能解除隔离;
3、病毒的危害:病毒感染后可对机体多个系统造成损伤,比如感染艾滋病病毒,可以损伤机体的免疫系统,导致患者出现发烧、消瘦等表现,晚期时患者会由于免疫力低下感染的各种病原体而危及生命。而如果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则可能会发生乙型肝炎,由于肝损伤而影响消化系统,患者可表现为厌油腻、恶心、食欲不振等;
4、病毒的诊断:如果需要明确疾病是否存在病毒感染,可以进行多项检查,比如检测病毒抗体或病毒核酸、明确流行病学史。如果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则证明感染病毒。而如果反复检测的结果均为阴性,则证明未感染病毒或病毒已被机体清除;
5、病毒的治疗:对于治疗病毒感染导致的多种疾病,并没有特效的药物,主要通过患者的免疫力使病情缓解,即所谓的自限性。而临床中应用的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物主要作用是干扰病毒复制、侵袭的过程等,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情。
另外,通过接种灭活病毒的疫苗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预防病毒的感染,或者减轻病毒感染时造成的影响及危害。
细菌的概念及分类
在空气中,在土壤中,在水体中,在动植物上,在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细菌无处不在,数量之大让我们无法想像。
对于人类而言,有些细菌是我们的朋友,有些细菌则是我们的敌人。所以,我们也把细菌分为有害细菌和有益细菌。对我们身体有益的细菌,我们也称之为“益生菌”;对人或其他生物有害的,能够引起疾病的细菌,我们管它叫“病原菌”。
细菌的生存方式有几种,一种是自养方式,这些细菌可以自己获得能量养活自己,如:蓝细菌、硫化细菌等。第二种是异养方式,也就是通过别的方式获得能量来生存。根据异养方式的不同,又可以把细菌分为:寄生细菌、腐生细菌和共生细菌。
细菌对人类活动有很大的影响。一方面,细菌是许多疾病的病原体,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如接触、消化道、呼吸道、昆虫叮咬等在正常人体间传播疾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对社会危害极大。
另一方面,人类也时常利用细菌,例如乳酪及酸奶和酒酿的制作、部分抗生素的制造、废水的处理等都与细菌有关。在生物科技领域中,细菌也有着广泛的运用。
病毒和细菌的不同之处
病毒和细菌的根本区别在于形态不同、结构不同、感染后的症状不同等,需要及时在医生的指导下判断。
1、形态不同 病毒的形态是球形、丝状、花朵状等形态,而细菌的形态是棒状、螺旋状、结节状等形态。
2、结构不同 病毒的结构是脱氧核糖核酸,而细菌的结构是核糖核酸。
3、感染后的症状不同 病毒感染后可能会出现发热、乏力等症状,而细菌感染后可能会出现高热、恶心呕吐等症状。 (灵山县妇幼保健院 陈丽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