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快节奏的生活,越来越多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患上了耳部疾病。不同年龄阶段不同程度耳鸣作为一种常见病症,影响着许多人的生活。
什么是耳鸣
耳鸣是一种主观上的感受,是耳朵在没有外界因素影响的情况下,耳朵一侧或者两侧发出异响,或者不明位置发出高调或者低调的蜜蜂嗡嗡声、蝉鸣声、雷声、电流声或者是其他声音的异响,这些声音有时“独奏”,有时“合奏”,甚至“变奏”,累了还会歇歇再来,从而影响人的正常生活。耳鸣可以短暂性存在,也可持续性存在,从而产生烦躁、焦虑、紧张、害怕或者抑郁情绪。短暂性耳鸣一般是生理现象,没有必要过于紧张,可以先观察几天;如果出现长时间耳鸣,且伴有头痛、眩晕,一定要引起重视,避免引起更大的危害。
耳鸣的原因
(一)压力大 压力过大或过于疲劳,就会导致大脑及听觉神经血液供应不足,从而影响内耳微循环障碍,出现耳鸣的情况。随着现代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群面临着不同的压力。
(二)头颈部创伤 人体的头部颈部有着大量的神经,若是相关部位遭到重创,就很容易伤及神经和肌肉,继而引起神经性耳鸣。青春期孩子比较活泼好动,会进行一些相对剧烈的体育运动,例如打篮球或者同学之间嬉笑打闹,不小心碰到耳朵,有时候会造成头颈部的损伤,从而造成耳鸣。
(三)不良的生活习惯 不良的生活习惯也是导致耳鸣的原因之一。错乱的生物钟、不规律饮食、长时间抽烟喝酒、睡眠不足等,都容易出现耳鸣。
(四)耳部疾病 很多耳道疾病都是引起耳鸣的重要原因。例如急性中耳炎、急性外耳道炎或分泌性中耳炎等,若炎症未能得到及时控制,便可能发生耳部感染,使得耳道声音传导受到阻碍,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听力完全丧失。耳朵发生耵聍栓塞,也会产生耳鸣。
(五)药物的副作用 一些处方药也可能导致耳鸣,这种情况引起的耳鸣多为急性的、短暂性的,一般会在停药后几天后自行恢复。但也有些耳毒性药物可引起永久性耳鸣,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不可自行加量或减量,以免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
(六)噪音环境 短暂的强噪声或长期反复的噪声均可导致听力下降并伴耳鸣,严重者还可出现幻听甚至神经衰弱。如歌舞娱乐场所的工作人员、各种设备的操作人员等长时间暴露在高强度的噪声环境中,长期的噪声刺激内耳神经损伤,造成耳鸣。
(七)年龄因素及全身性疾病 随着年龄增长,有些人会出现听力损失,可产生耳鸣。有些有高血压、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也可产生耳鸣。
耳鸣时如何护理
(一)劳逸结合 调整工作节奏,不要过度疲劳,适当的缓解压力,学会自我调节,适当放松。可在公园里散步、慢跑,使身心得以放松。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自身的抵抗力和抗病能力。
(二)充足的睡眠 足够的睡眠对一个人的身心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每天睡觉前,可用热水泡脚,可以舒缓情绪,促进睡眠。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自身的抵抗力和抗病能力。
(三)合理饮食,均衡营养 合理饮食,营养均衡,少吃辛辣刺激,尽量多补充含有维生素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多吃一些优质蛋白,减少脂肪的摄入。不要吸烟喝酒,少喝浓茶或咖啡。
(四)保持良好的耳部卫生 耳垢过多过厚影响正常生活且不可自行排出时,不要用棉签自己处理,更不可去外面的采耳机构,可通过蹦跳方式自行排出,或让医生帮助清理。急性耳部疾病要尽快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同时要告知医生,避免药物副作用导致耳鸣。
(五)调节情绪 遇到事情,懂得控制情绪,尽量少发脾气,不要多疑多虑。
(六)远离噪音,避免污染 尽量避免接触强烈的噪声,可在公园散步,感受鸟语花香,放松心情。因工作原因必须在强噪音情况下可选择戴防护耳罩、耳塞。
结语
耳朵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器官,我们一定要护理好。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做好疾病的预防工作,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尤其有基础疾病的人群,一定要做好日常监测工作。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柳城县人民医院 杨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