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是一种常见的意外伤害,尤其在生产生活和体育运动中更为常见。骨折不仅会给患者带来疼痛和不便,处理不当还会加重伤情,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掌握骨折现场急救知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骨折的基本知识、现场急救原则和方法、常见误区和建议,帮助大家更好地应对骨折情况。
骨折的基本知识
1. 骨折的定义
骨折是指骨头断裂或骨结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断裂的现象。根据骨折的程度,可分为完全骨折和不完全骨折。
2. 骨折的分类
根据骨折的形态,骨折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横行骨折:骨折线与骨干纵轴接近垂直的骨折,多由于摔跌或车辆撞击等外力所致。
(2) 螺旋形骨折:骨折线呈螺旋状,多由于扭转暴力所致。
(3) 粉碎性骨折:骨质碎裂成多块,骨碎裂严重,多由于挤压伤、重物砸伤等所致。
(4) 青枝骨折:多发生于儿童,骨质和骨膜部分断裂,可有成角畸形,多由于直接暴力所致。
(5) 裂缝骨折:骨质有裂缝,但无位移,多由于轻微外力所致。
3. 骨折的症状
骨折的典型症状包括疼痛、肿胀、畸形和功能障碍。患者可能表现出剧烈疼痛、触痛、瘀斑、局部肿胀等症状。骨折部位可能发生变形,导致肢体缩短、旋转或扭曲。
骨折现场急救原则和方法
1. 判断骨折的依据
当怀疑患者可能发生骨折时,应仔细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以下情况可能提示患者存在骨折:
(1) 受伤部位出现剧烈疼痛,局部肿胀严重。
(2) 受伤部位出现畸形或弯曲现象。
(3) 受伤部位出现骨擦音或骨摩擦感。
(4) 患肢功能受限或完全丧失。
2. 固定骨折
对于怀疑存在骨折的患者,应首先进行固定处理,以避免搬运过程中对患肢造成二次损伤。固定可以采用夹板、木板、树枝等就地取材的器材,也可以使用折叠式担架等专业的固定器具。固定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将固定器材放置在受伤部位周围,避免直接接触皮肤。
(2) 固定时力度要适中,避免过紧或过松。
(3) 固定完毕后,应将患肢放置于功能位,避免垂悬或弯曲。
3. 减轻疼痛
骨折患者通常会感到剧烈疼痛,因此需要采取措施缓解疼痛。可采取以下方法减轻疼痛:
(1) 使用冰块、冷毛巾等物品冷敷患处,可减轻肿胀和疼痛。
(2) 将患肢抬高,有助于减轻静脉回流和肿胀,从而缓解疼痛。
(3)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口服或外用药物进行止痛治疗。常用的药物包括非处方止痛药如阿司匹林、布洛芬等,以及处方止痛药如曲马多、可待因等。
4. 止血
对于开放性骨折患者,应采取措施进行止血。可采用压迫止血法或止血带等止血工具。止血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对于出血量较大的伤口,应先用干净的布条进行初步包扎止血。
(2) 使用止血带时,应将止血带放置在受伤部位的上方,避免压住神经和血管。同时要注意捆扎不宜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3) 使用止血带的时间不宜过长,每30-60分钟应松开一次,以免长时间缺血导致组织坏死。
5. 预防感染对于开放性骨折患者
应采取措施预防感染。可采取以下方法:
(1) 对伤口进行彻底清洗,去除异物、坏死组织和碎骨片。
(2) 使用无菌敷料覆盖伤口,避免外界细菌侵入。
(3) 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药物预防感染。常用的抗生素包括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
6. 运送患者
当患者得到初步处理后,应及时安全地送往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在搬运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 使用担架或其他稳定的支撑物进行搬运,避免对患者造成二次损伤。
(2) 搬运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患肢,避免用力牵拉患肢关节部位。
(3) 若患者情况较严重或地处偏远地区无法及时获得医疗救治,可考虑使用救护车等交通工具将患者送往医院。
骨折急救的误区和建议
1. 误区一:盲目搬动患者
在骨折现场,往往因为疼痛或者恐慌,家属或旁观者盲目搬动患者,导致二次伤害。特别对于颈椎骨折,盲目搬动可能导致脊髓受压,造成高位截瘫。
2. 误区二:过早使用止痛药
骨折后,患者往往因为疼痛难忍而希望尽快止痛。然而,过早使用止痛药可能会掩盖伤情,影响医生的判断,从而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3. 误区三:过多过早活动患肢
在骨折固定后,患者往往因为担心肌肉萎缩或关节僵硬而过早过多活动患肢。然而,这可能会加重肿胀和疼痛,影响骨折愈合。
骨折现场急救知识对于及时有效地处理骨折患者至关重要。在遇到骨折患者时,要冷静判断伤情,遵循急救原则和方法进行固定、止血、止痛等处理。要注意避免误区,不要盲目搬动患者,及时将患者送往医院接受进一步检查和治疗,通过掌握骨折现场急救知识,我们不仅可以为自己和他人在关键时刻提供及时的帮助,还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骨折愈合。
南宁市第八人民医院 周荣旺 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