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多数人都没有听说过介入治疗,但多数人应该都听说过心肌梗死,目前治疗心肌梗死的其中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心脏支架手术,而心脏支架手术其实就是介入治疗的一部分。通过将心脏支架植入到冠状动脉中,以避免由于冠状动脉出现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管腔狭窄,引发心脏供血血流减少,使得心肌细胞获得氧气减少。通过心脏支架手术,能较好地缓解症状。
什么是介入手术?
介入手术主要是通过影像设备对疾病治疗进行引导,通过影像设备引导导管、穿刺针或其他工具,通过微创口延伸到病灶处,对疾病进行治疗。
相比于传统的外科手术,介入手术有着微创、出血量少、疼痛轻、恢复快等优点,并且由于药物是直接精准投送到病灶处,不会经过血管和其他器官,也能有效减少药物对其他器官的伤害。
目前介入手术已经与内科、外科并列为临床三大支柱性学科。由于其是全新的技术,能与超声、核磁共振、CT等设备联合使用。在这些设备影响的引导下,快速进行靶向定位,让治疗变得更加精准。
介入手术有哪些类型?
1、肿瘤介入
一些实体性肿瘤可以应用介入治疗,如:肺癌、胃癌、食管癌、肾癌、宫颈癌、肝癌等。肿瘤的介入治疗一般是以“自然消亡”为原则,通过将肿瘤供血的血管阻塞,让癌细胞长期得不到血液滋润、得不到营养而消亡。
如对原发性肝癌进行介入治疗时,由于其癌细胞的绝大多数血运、营养都来自肝动脉供血,医生就可以经股动脉穿刺,通过影像学设备的引导,将导管插入肝脏供血动脉中,进行造影检查,对肿瘤部位、供血情况进行判定,之后进一步将一些微小导管插入到肿瘤供血的小动脉中,并注射化疗药物和栓塞颗粒,栓塞颗粒会迅速栓塞肝癌供血动脉,而化疗药物则会对肝癌细胞进行毒杀,从而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目前对肝癌进行治疗还可以采用非血管介入治疗方式,常见的有消融治疗和放射粒子植入治疗。消融治疗包含热消融和冷消融,一般是在影像学技术的引导下,消融针从体表插入肿瘤中,从而杀灭癌细胞。放射粒子植入治疗也是在影像学技术的引导下,通过穿刺针将一些放射性粒子植入到肿瘤内部,这些粒子会不断释放放射性射线,并且由于其就在肿瘤内,与癌细胞不存在任何距离,其治疗效果也比外部放疗要更加稳定、安全。
2、神经介入
脑血管疾病是目前老年人面临的严重疾病,在以往的治疗中,往往需要对患者进行开颅手术,才能治愈疾病,但这又会提升患上并发症的风险。在神经介入治疗出现后,多数的脑血管疾病不需要进行开颅治疗,只需要用穿刺针就能解决问题。
如患者脑内出现了脑动脉瘤,一旦破裂就会引发脑出血,会威胁患者的生命。在以往的治疗中,一般需要开颅手术,对病变动脉瘤进行处理。而在有了神经介入治疗后,医生只需要从股动脉中穿刺一个针眼,并跟随影像学引导找到动脉瘤的位置,之后在动脉瘤内进行弹簧圈填塞,便能让动脉瘤内的血液消失。
3、血管介入
人体中的主要血管分为动脉和静脉,其中常见的疾病有,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下肢动脉栓塞等。
如患者患有主动脉夹层,其主动脉腔内的血液会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处进入主动脉中膜,最终导致中膜分离。主动脉夹层会威胁患者的生命,一般需要马上进行介入手术治疗。A型主动脉夹层需要先使用人工血管替换加降主动脉支架植入法;B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则可以考虑介入支架植入腔内隔绝治疗,通过腹膜支架植入,就能有效封闭破损部位,将主动脉破裂风险降至最低,挽救患者的生命。
4、出血介入
由于介入处理对于血管有着较强的处理能力,因此,只要出现了身体内出血的情况,多数时候都能依靠介入手术止血、治疗。如上消化道出血、支气管扩张或肺癌合并咯血等,一些创伤性骨折、脏器破裂引发的严重出血,也可以通过介入手术及时止血,避免患者出现流失过多情况。当产妇在产后大出血时,也可以马上通过介入治疗栓塞子宫动脉,为患者止血。
看完这些,你明白什么是介入手术,它又是做什么的了吗?介入手术有着未来医疗的雏形,只需一个小小的创口,就能治疗疾病。虽然目前介入治疗发展困难较大,但由于其适应症广、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确切等优点,受到了多数人的认可。希望有一天,我们的医疗科技真的能发展到无论何种疾病,只需要一次微创治疗就能痊愈,让人们免受病痛折磨。(叶远才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四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