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是临床医师诊断患者病情开具的治疗方案。临床上处方具有一定的法律性,如果因为处方问题引发医疗事故、纠纷等,开方医生需负法律责任,而临床为了保障处方的正确性、规范性,药师在为患者发药前需要进行审核,只有通过审核才能发药。临床上将处方审核认为是把握安全用药的第一关卡。今天就来说一说处方审核是什么?
什么是处方?
如何安全、有效、合理、经济地使用药物,使病人身心健康早日痊愈,一直是临床药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其中处方是否安全、合理是临床药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在临床上,处方指的是,通过注册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在诊疗的过程中,针对患者机体、疾病为其开具的药物,由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发药凭证的医疗用药的医疗文书,包括医疗机构病区使用的用药医嘱单。具有法律、技术和经济上的意义。
处方的性质
①法律性:临床上,医师具有诊断权、开具处方权,但没有调配处方的权利,而药师具有审核、调配处方的权利,但他们没有诊断权和修改处方的权利。如果是因开具处方或调配处方存在错误,这些错误造成医疗差错或事故,那么医师和药师分别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②技术性:也就是说药师和医师必须“持证上岗”。
处方的结构
前记:有机构的名称,费别(这里指的就是患者是通过什么方式缴费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刷医保或者自费),患者的情况,门诊或住院病历号、科室或病区、床位号,患者临床诊断,开具处方单的日期等,像麻醉类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的处方,还需要一些患者身份信息(基本是处方抬头部分+临床诊断)。
正文:一般正文以Rp或R(代表拉丁文Recipe,意思是请取)的标示,会有分列药品的名称、剂型、规格、数量、用法用量。
后记:这一部分需要有医师和药师的签名和盖章。
处方审核的作用
能够及时发现治疗方案中的用法用量是否错误。如:某位成年患者实因肺部感染就诊用药,处方予以左氧氟沙星片口服,每日1次,每次0.25g,看似方剂无误,但在处方审核后,可发现方中左氧氟沙星片剂量较低,需要将药物剂量调整为每日1次,每次0.5g或0.75g。能够警惕药物的联合反应。如:临床二甲双胍药物与华法林联合治疗疾病,将会增加华法林抗凝效果,增加患者出血风险,而处方审核能够提醒医生、患者监测相关指标,便于及时调整用药方案。还可以避免治疗过程中重复用药,排除用药禁忌症,关注特殊人群用药,降低不必要的治疗不良反应。
处方审核流程(如下图所示)
审方系统要求
随着科技、计算机不断地发展,很多医院的信息系统都支持电子处方,信息系统为处方审核提供了必要的医学相关的检查、检验、现病史、既往史、用药史、过敏史、电子病历等详细的信息。然而知识库的建立,所用审方软件、审方规则应当有明确的临床用药依据。知识库包括药品说明书、国家处方集、临床应用指南、临床诊疗常规、临床路径、循证医学证据等。最后,审方软件应该结合本医疗机构的特点、历史数据,建立适合的规则,并根据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持续改进。
处方审核要素
处方的合法性:它的合法性主要体现在处方标准、格式、有效期,医师执业注册信息及签章,药品使用相关规定三个方面,通过这些标准判断处方是否合理。
处方的规范性:在临床上,开具处方有一定的规范性,医生在开具处方时需要做到书写规范、完整、不缺项、字迹清晰。判断处方是否规范性,一般从上述文中说的前记、正文、后记这3个方面进行判断。处方审核结果分为合理处方和不合理处方。不合理处方包括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
处方的适宜性:这是处方审核中的重点和难点,它能够对处方用药的安全性、合理性、经济性做出准确判断,并进行干预。观察处方用药和疾病的诊断是否准确、一致,观察药物的使用剂量、用法和疗程是否正确,根据患者病情观察医师开具的药物剂型和给药途径是否合理,查看医师开具的处方有没有出现重复用药的情况,对一些易过敏的药物,规定必须做皮试的药品,查看处方医师是否注明过敏试验以及皮试实验的结果,对注射类药物,查看药物的滴注速度是否适宜。
其实处方审核就是对临床医师开具的药物、治疗方式的合理情况和适宜情况进行判断,若审核通过,表示处方开具正确,对患者疾病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殷德富 防城港市防城区妇幼保健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