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3年12月01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手把手教你看懂颅脑CT - 数字报刊系统 B超检查必备常识 告别慢阻肺 我们在一起 手把手教你看懂颅脑CT 贫血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手把手教你看懂颅脑CT

颅脑CT图像众多,较为复杂,但不同的颅脑病变在CT图像上有一定典型的表现,所以结合这些表现可以准确地判断颅脑健康情况,该如何看懂颅脑CT呢?

颅脑CT检查优势

CT图像是一种数字化模拟灰度图像,由不同灰度的像素按照一定矩阵排列组合而成,这些像素的灰度直接反映了X线吸收系数。CT图像是一种断层图像,克服了传统X线检查脑部组织结构影像重叠的特点,可以让人体脑部组织结构显示更加清楚。不仅如此,CT图像分辨率非常高,是传统X线检查图像分辨率的10-20倍。所以颅脑CT图像解剖关系清楚,病变显示度较好,可以显著提升颅脑病变诊断的准确率与检出率。

颅脑CT分析原则

首先,需要做好扫描位置与层次的判断。这一过程中,相关人员需要详细了解人体横断层解剖情况,观察扫描位置是否正确。其次,还需要做好颅脑异常影像的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注意了解病变影像的部位、大小、数目、边缘、密度、内部结构、与周围的关系等,如为复查则需对病变进行动态描述。最后,还需要结合颅脑影像,完成分析与判断。具体来说,就是先通过了解正射影像解剖,对各种疾病的病理变化有深入的了解,再结合临床做出正确判断。

如何看懂颅脑CT?

首先应认识到,颅脑CT成像是一种数字化成像,可以通过X射线的吸收系数表示密度的大小程度。在临床实践中,一般采用CT值来对这种密度进行量化。所以,在通过CT扫描颅脑组织时,除了可以采用“高密度”“中密度”“低密度”来对观察的影像进行形容分析,还可以采用“CT值”进行分析。X射线吸收系数与CT值转换关系如下:正常情况下,水的X射线吸收系数是“1”,CT值设定为“0HU”。在人体中,X射线吸收系数最高的是骨皮质,吸收系数为2,CT值设定为“+1000HU”。人体X射线吸收系数最低的是气体,吸收系数为0,对应的CT值设定为“-1000HU”。所以,人体中不同组织器官的CT值范围在-1000HU-+1000HU。

CT临床实践中,为了促使CT图像病变或者组织结构达到最佳的显示效果,需要结合这种组织结构的具体CT值范围,选择不同的窗技术,这种技术包括窗宽与窗位。对颅脑而言,需要应用不同的窗技术。观察脑组织的窗宽与窗位分别是90HU与35HU。观察颅骨的窗宽与窗位分别是1500HU与500HU。但有时也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例如面对早期脑梗死情况,窗宽可以缩小至35HU,可以减少图像层次,增加组织之间的对比度,更便于进行CT图像诊断分析。

其次,还应了解一些正常颅脑CT表现。例如针对颅脑轴位CT表现,基线上2cm,属于第4脑室。基线上3cm,属于鞍上池、环池。基线上4cm,属于第三脑室、四叠体池。基线上5cm,属于侧脑室前角,第三脑室,大脑大静脉池,小脑上池,侧脑室三角区以及后角、外侧裂池。

最后,还应了解一些颅脑的病变表现。一方面,通过颅脑CT可以发现颅脑存在以下基本病变表现。一是平扫病变表现。直接征象主要包括高密度影,一般提示为颅脑血肿、脑膜瘤。低密度影,一般提示为脑梗死病灶、脑部水肿。如果是等密度影,一般提示为部分硬膜下血肿。混杂密度影,则提示为胶质瘤。除了上述直接征象以外,还包括一些间接征象。比如病灶周围水肿,一般是肿瘤周围或者血肿周围。脑池脑室如果受压变形,那么中线结构将会朝向健侧移位。如果脑室发生萎缩或者扩大,中线结构将会朝向患侧移位。

此外,还需要了解一些典型的颅脑疾病CT图像表现。例如急性硬膜下血肿,一般是脑膜血管损伤所导致,病变血肿位置在硬脑膜与颅板之间,CT影像主要表现为颅板下梭形高密度影,伴有颅骨骨折。占位效应较轻。又如急性硬膜下血肿,一般是脑部桥静脉或者静脉窦损伤导致,血肿病变位置脑硬膜与蛛网膜之间,CT影像表现为新月形高密度影,占位效应轻。再如颅内血肿,这种病变成因复杂,主要CT影像表现为脑实质高密度影,影像呈椭圆形、内圆形或者不规则形,伴有水肿以及占位效应。

总之,相较于传统的X射线检查,CT在颅脑检查中有着很大的优势,加强CT在颅脑检查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更好地读懂CT图像,还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概念,认识一些正常颅脑CT表现,最后还应了解一些颅脑的病变表现以及一些典型的颅脑疾病CT图像表现,才能做出正确的诊断。(黄美爱 河池市东兰县人民医院)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