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塞的诱因
1.高血脂:高血脂是动脉硬化和血栓形成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脂可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形成血栓,引起急性脑梗死。
2.高血压:高血压会导致脑血管壁弹性下降,增加脑血管意外发生的风险。同时,高血压会导致细小动脉硬化,使得脑部血流量减少,从而增加脑梗塞发生的风险。
3.糖尿病:糖尿病是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糖尿病会损害全身血管和神经,使得脑部血流量减少,同时会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从而增加脑梗塞发生的风险。
4.饮食不当:饮食不当也是脑梗塞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摄入过多高脂肪、高热量、高盐、高胆固醇的食物,会使血液黏稠度增高,血小板聚集性增高,在冠状动脉狭窄的基础上形成血栓,引起急性脑梗死。
5.缺乏运动:缺乏运动或体力活动会使得血液循环减缓,血液黏稠度增高,从而增加脑梗塞发生的风险。
6.其他因素:肥胖、吸烟、饮酒、缺乏维生素等也是脑梗塞的危险因素。此外,还有一些罕见的遗传性疾病,如卵圆孔未闭等,也可能导致脑梗塞的发生。
脑梗塞出院后护理
1.心理护理:脑梗塞患者可能会有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家属应该及时给予安慰和关心,缓解不良情绪。
2.生活护理:家属应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安静的休息环境,清除室内障碍物,以免患者因行动不便造成意外跌倒,导致外伤。注意患者的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并勤洗手,勤换洗衣物。平时注意及时添减衣物,避免受凉。
3.病情监测:患者回家后应监测血压、血糖等控制水平,监测治疗效果、康复效果,监测病情有无复发的倾向。
4.基础护理:对于卧床或不能自理的患者,应保持床单、被褥及衣物整洁,协助患者完成梳头、洗脸、如厕、穿衣等动作。有进食自理障碍的患者应予调羹喂食,喂食速度要慢,以半流质饮食为主,必要时留置鼻饲管。针对有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应鼓励患侧卧位,注意良肢位摆放,每天进行屈伸运动,每次不超过15分钟,每天2~4次。还可每天用热水浸泡患者的肢体,促进患肢血液循环。
5.特殊管道护理:比如鼻胃管、鼻肠管、尿管等应妥善固定并保持通畅,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量和性质。
预防脑梗塞的复发
1.控制饮食:避免食用含盐量高、高脂肪、高胆固醇等食物,如腊肉、火锅等,以控制血压水平和避免血液粘稠度增加,从而降低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风险。应多选择蔬果、粗粮类食物,以降低胆固醇和饱和脂肪酸的食物。
2.积极锻炼:如慢跑、打太极等可以降低血压、血脂水平,从而预防复发。应每天进行至少30分钟的中度体力运动,像散步,慢跑,骑车等,每周至少五次。
3.坚持药物治疗:脑梗塞患者的药物治疗需要持续很长时间,甚至需要终生服药。患者出院后需要按时按量服用医生开具的药物,不要随意更改药物剂量或停药。同时,需要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疾病,以降低脑梗塞复发的风险。
4.控制体重:肥胖是脑梗塞的一个重要因素,需要通过有效的饮食控制和积极的体育锻炼来帮助控制体重在一个合理的范围。
5.定期复查:脑梗塞患者要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以便根据医生的建议调整饮食和药物的安排。
6.控制好致病危险因素:导致脑梗塞的危险因素有很多,例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患者应积极控制并管理好这些致病危险因素。特别提醒高血压患者应将血压控制在合理的范围,适当合理使用降压药。
综上所述,脑梗塞出院后为了保障患者的身体、情绪健康,家属要根据病情轻重不同,随时关注身体状况,如遇病情变化或感觉任何不适,及时到医院进行就诊,以免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