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3年12月22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脑供血不足怎么办?记住这几点,让你的大脑“满血复活” - 数字报刊系统 肺炎:放射诊断揭示肺部炎症的秘密 脑供血不足怎么办?记住这几点,让你的大脑“满血复活” 产褥感染:坐月子期间的危险预警 颈椎病:常见症状、原因与防治方法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脑供血不足怎么办?记住这几点,让你的大脑“满血复活”

作者: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 李开芳

 如果经常出现头痛、头昏、睡眠障碍等不适症状,考虑可能存在脑供血不足的情况。所谓脑供血不足,其实就是脑缺血,也就是大脑动脉供血量相比正常需求量要少,60%左右的60岁以上老年人存在慢性脑供血不足,80%左右的80岁以上老年人都存在慢性脑供血不足的症状。如果出现了脑供血不足,有什么措施可以帮我们的大脑“满血复活”呢?

 脑供血不足的症状及危害

 大脑供血不足常见症状包括:头痛、头晕、睡眠障碍、记忆力减退等症状,头颅ct显示脑萎缩等表现。很多脑供血不足的患者会出现头晕眼花的情况,有时为一过性眩晕,还伴有头晕沉重、胀痛感。另外,还容易出现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耳鸣等脑症状,比较严重时还会步态不稳。平衡障碍也属于脑供血不足的常见症状,一般早期不明显,进入中晚期常有步态不稳、行走缓慢、举止力不从心的症状。大部分脑供血不足的患者睡眠都不好,多数患者入睡难、多梦早醒,白天疲乏无力,也有少数患者反而贪睡。

 脑供血不足的病因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原因,导致血液黏稠或血液成分改变,会增大脑供血不足发生概率,且会诱发血管炎症。颈动脉粥样硬化或动脉栓塞等颈部病变,也会导致脑供血不足。另外,心血管疾病,比如心梗合并心衰,会导致血流动力学障碍、血压降低,心脏搏出量减少时,无法满足脑组织需要,造成脑组织供血不足。除此之外,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脱落或心源性栓子脱落,导致在血流中形成微栓子,随血流流到小动脉堵塞血管,同样会引发脑供血不足的情况。

 缓解脑供血不足的方法

 脑供血不足可避免、可逆转,其实只要我们日常生活中注意防护和调理,就可以让我们的大脑“满血复活”。

 (1)健康饮食。对于存在脑供血不足的患者,平时一定要注意饮食健康,饮食尽量要清淡。首先,如果无法短时间内改变饮食习惯,应当至少保证晚餐清淡,避免吃得过饱、过迟,防止晚上睡觉时血液黏稠度过高。其次,尽量改掉饮酒的习惯,少吃糖分高或者油糖成分高的食物,适当减少饱和脂肪含量高的肥肉、动物的内脏等食物的摄入量,可以多吃蔬菜和粗粮,炒菜时不要放太多的油。另外,可以多吃一些海带、黑木耳、芹菜等一些有“血管清道夫”功效的素菜。多喝水可以降低血液的浓稠度,加快血液流通速度,进而增加大脑的供血量,避免血液循环出现问题。大蒜有助于脑供血不足症状的缓解,不过应避免过量食用,否则可能损害身体健康。香蕉富含钾,可以抗动脉硬化、降血压和保护心脏,因此平时可以多吃一些香蕉。

 (2)坚持运动。经常锻炼身体能增强身体免疫力,加强心肺功能,加大对脑部的供血量,从而冲破轻微的血栓块,缓解脑供血不足的症状。如果有脑供血不足的症状,可以每天进行适当的户外活动,结合自己身体情况选择快走、慢跑、散步等运动方式,每次运动的时间控制在30分钟~40分钟,每周至少留出5天的时间运动。另外,运动时也可以选择打太极拳、垂钓、登山等运动方式,可以有效防止肥胖,减少脂肪蓄积量,促进致病性血脂降低。除此之外,存在脑供血不足的老年人可以参加一些文体活动,如唱歌、跳舞、书法、打球等,既可以陶冶性情,又可以增强脑的思维活动。

 (3)缓解脑供血不足的小妙招。揉颈部可以帮助我们缓解脑供血不足引起的不适症状,具体做法为:从颈部上方开始,逐渐向下揉,增加颈部血液循环,揉的时候不要太用力,避免损伤皮肤。重复揉颈部动作30次到50次,充分放松脖子,最后轻轻地扭一扭脖子。耸肩也有助于脑供血不足症状的缓解,一般在颈部放松之后,可以进行耸肩,使上身保持挺直,肩膀向上,到最高点后自然地向下放,这一动作同样进行30次到50次,有助于加速颈动脉的血液循环,让颈部的血液流向大脑,相当于一个泵血的作用,达到缓解脑供血不足症状的效果。在每天早上起床之后做空抓手的动作,也可以取得良好的改善效果,主要使五指张开,张到最大,然后紧紧地握拳,坚持1秒钟,循环张开、握拳、张开、握拳,重复进行30次到50次。除此之外,快速缓解脑供血不足的方法有,保持体位,也就是快速躺下来,头低脚高可以快速改善大脑供血而缓解症状,这一方法一般适用于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性因素造成的大脑灌注不足的症状改善。

 总之,脑供血不足给正常生活带来极大的困扰,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饮食、运动以及小妙招等缓解脑供血不足不适症状。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