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外上髁炎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运动损伤病症,多见于经常进行上臂肌肉劳动的人,尤其是运动员和劳动者。该病症主要发生在肱骨外上髁部位,引起患者上臂疼痛和运动功能受损。
病因
1. 超负荷运动
超负荷运动是肱骨外上髁炎的主要病因之一。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那些需要进行高强度运动的运动员,如棒球、垒球、排球、网球、壁球等。这些运动所需的动作相对较为复杂,肩膀、肘关节等处需要承受较大压力,长期的超负荷运动会导致肌肉和韧带组织的损伤,加剧骨头的磨损,最终导致肱骨外上髁炎。
2. 运动姿势不当
运动员在进行运动时,如果姿势不当,也容易引起肱骨外上髁炎。因此,在进行扔球、击球等动作时,姿势的正确性非常重要。如果动作过于僵硬或力量过大,则容易造成肌腱撕裂等严重的损伤。此外,由于肩部关节过度使用,可能会导致上臂和肩部肌肉的疲劳和炎症。如果运动员忽视这些疼痛和不适症状,那么肱骨外上髁炎发生的风险就会增加。
3. 骨骼特殊的发育或生理性缺陷
肱骨外上髁炎还可能与骨骼特殊的发育或生理性缺陷有关。在这种情况下,髁部的骨骼可能存在一些特殊的发育缺陷,如缺乏骨质,或是在儿童生长发育阶段髁部骨骼毛刺形成尚未完全消退时,运动员进行高强度运动时便会在这些缺陷处造成更高程度的受损和炎症反应。因此,如果运动员发现自己经常出现肱骨外上髁炎症的可能存在这种因素,请及时就医进行诊断。
临床表现
1. 疼痛
肱骨外上髁炎的代表症状是疼痛,通常表现为肱骨外上髁部位的疼痛,疼痛程度轻重不同,从轻微的针刺感到剧烈的锐痛感均可出现。疼痛主要在上臂伸展、屈曲或旋转时发生,疼痛会随着活动的增加而加重,甚至会持续到活动后。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疼痛放射到肩部和下臂的情况。
2. 运动损伤
患者在肱骨外上髁炎发作期间,会出现上臂肌肉的运动受限,通常表现为疼痛和僵硬感,这就意味着肱骨外上髁炎不仅会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还可能影响其参加运动比赛等活动。
3. 肌肉疲劳
肱骨外上髁炎还可能导致肌肉疲劳,尤其是当患者从事长时间的上臂肌肉活动时。肌肉疲劳可能会导致肌肉无力和痉挛,从而困扰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4. 皮肤变化
皮肤变化通常在肱骨外上髁炎发作的早期就可以出现,具体表现为肱骨外上髁部位的皮肤变红、肿胀和发热等现象。皮肤变化与炎症反应的程度和发生时间有关,通常在疼痛和僵硬症状之后出现。此外,皮肤变化的程度和范围也可能因患者的年龄、性别、运动水平和病情等因素而不同。皮肤变化通常可以通过临床观察和病史调查来初步诊断。医生可能会仔细检查患者的肘部,询问病史,了解疼痛的性质、持续时间和疼痛程度等方面的信息。在诊断皮肤变化后,医生可能会进一步进行影像学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骨折或其他相关病变。
诊断
肱骨外上髁炎的诊断是根据病史、临床表现、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等因素综合判断得出的。医生通常会询问病史,询问有关运动史、疼痛持续时间和疼痛程度等信息,此外还包括肘部疼痛的具体部位。体格检查则主要包括触摸和肌肉力量测试等。在影像学检查中,X线检查可以排除骨折,但对于早期的肘部炎症或损伤的检测效果较差。患者可以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磁共振成像(MRI)、计算机断层扫描(CT)等检查。
治疗
肱骨外上髁炎的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1.非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包括综合治疗、物理治疗、抗炎药治疗、注射治疗和功能锻炼等方面,旨在减轻炎症和肿胀,并恢复肌肉的弹性和功能。具体包括以下措施:(1)休息:停止症状诱发的活动,以允许损伤的组织恢复。(2)物理治疗:包括超声波、冷疗、热疗和电刺激等,有利于减轻疼痛和肿胀,恢复肌肉弹性力和活动能力。(3)抗炎药治疗:包括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和类固醇激素,可帮助减轻疼痛和肿胀。(4)注射治疗:肘关节注射糖皮质激素药物,可缓解疼痛和减轻肿胀。(5)功能锻炼:肌肉锻炼能帮助加强肌肉,恢复肌肉力量,预防疼痛复发。
2.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无效或病情比较严重的患者,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手术根据肱骨外上髁炎的程度和症状不同,可以采用不同的手术方法。手术包括髁部切开减压、髁部钻孔、钢钉固定等方法,以帮助使肘关节恢复正常功能。
总的来说,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表现比较典型,主要表现为疼痛和上臂肌肉运动受限等症状,需要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以避免疼痛加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