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3年12月08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如何预防脑出血 - 数字报刊系统 出现这4种情况,CT可诊断出疾病 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表现 如何预防脑出血 心电图异常意味着什么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如何预防脑出血

作者:桂林市人民医院 汪洋

 随着我国社会稳定的发展,人们正在日常生活中的工作压力正一点一点的增加,且人们日常生活中饮食习惯也逐渐改变,长时间的酗酒及长期进食油腻高盐饮食,可导至身体肥胖,继而引起高血压疾病的诱发,若不及时进行救治,病情会慢慢发展为各种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威胁到人们生命安全。脑出血等疾病大多都是发生在老年人身上,而现如今许多年龄在三十岁或者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也患上了此类较为严重的疾病,那么脑出血是什么,他是怎么引起的,接下来,就让我和大家一起来学习一下。

 

 什么是脑出血

 脑出血、脑梗塞以及中风其实都是脑血管意外,脑出血俗称脑溢血,属于“脑中风”的一种,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急性期病死率为30%-40%。

 引起脑出血有哪些因素

 1、高血压:高血压是脑出血最重要的病因及危险因素。在长期高血压的影响下,脑内小血管管壁发生玻璃样变从而导致局部血管壁薄弱,当血压骤然升高时容易破裂而导致脑出血。

 2、情绪波动:情绪波动也是引起脑出血的主要原因,由于愤怒、情绪激动,使心跳加速,血压也会骤然升高导致脑血管破裂而出血。

 3、饮酒、吸烟:烟、酒精均可以导致血管壁损伤,是引起脑出血的另一危险因素,尤其是过量饮酒,会导致血压升高,血液凝固,脑部血液流动加快,从而导致脑出血。

 4、腹压增高:出现在厕所里的病人,大多数是因为腹部压力过高而造成的。如果是高血压、便秘的人,在排便的时候,因为憋气太多,会导致腹压突然升高,从而引起脑出血。

 5、洗热水澡:洗澡时会导致脑出血,这种情况也比较常见,有可能是因为洗澡时血管扩张,脑血流加快造成的。

 6、气候变化:多见于冬季和秋季,这是由于冬季天气寒冷,血管会收缩,血压会升高,而到了夏天,则会升温,血管会扩张,血压会降低。不过在夏天的时候,如果出汗过多,也有可能会导致脑出血。

  

 脑出血有哪些征兆

 1、剧烈头痛:没有明显诱因,很多人都是断断续续头痛,但后面转化为持续性头痛。

 2、恶心、呕吐:可以是进食后出现,也可以是突然出现,常与头痛伴发,严重时可以是喷射状呕吐,部分病人可以因合并消化道出血而吐出带黑色、暗红色甚至鲜红色的胃内容物。

 3、突发眩晕:眩晕程度有所不同,大致为突然感到天旋地转、站立不稳、抬脚费力,部分人会有恶心或者耳鸣的表现。

 4、一侧身体麻木、无力:很多脑溢血发生前都会出现面部、胳膊、手指的麻木,或者同时出现上肢或下肢的无力。有些则表现为一侧的手臂失去握力,比如拿不住或拿不稳东西。

 5、视力模糊:突然一过性的眼前蒙黑,或者一只眼睛出现视物不清,看东西模糊,甚至有重影。部分病人可以出现一侧视野变小或缺失情况。

 6、意识嗜睡:一些病人会在发病前出现嗜睡的症状,即便是在白天,睡意也很明显。

 7、经常呛咳:在喝水或者进食的过程中莫名出现呛咳。

 8、舌根发硬:突然感觉舌头根部僵硬,舌头膨大,甚至说话不清楚,甚至舌头痛,吞咽困难。

  

 如何预防脑出血

 (1)稳定血压:早发现并治疗,定期进行体检,若血压过高,应该坚持监测血压及服用降压药物,保持乐观情绪。

 (2)改变生活习惯:日常生活中,应该进食一些低盐低脂、低糖等食物,少吃动物内脏等高胆固醇食物,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及豆制品,戒烟戒酒。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因超负荷工作引起脑出血的发生。

 (3)尽量坐便:用力排便会引起脑出血。可以多吃一些含有丰富纤维素的食物,比如青菜、芹菜、韭菜、水果等。另外,在早上起来之前,可以进行一些适量的锻炼,也可以进行腹部的自我按摩。另外,在蹲便的时候,下肢的血管会出现明显的屈曲,再加上憋气排便,腹内的压力会增加,从而导致血压的上升,从而导致脑血管事故的发生。但是,坐便并不会导致血压上升,所以可以降低患上脑中风的几率,而且,大部分的老年人都有脑动脉硬化,而且血管壁也比较脆弱,如果摔倒的话,很有可能会出现合并脑血管破裂的情况,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一定要小心谨慎,不要着急,要慢慢来。

 (4)注意保暖:在寒冷的天气里,人体内的血管会出现收缩,从而导致血压升高,所以在这个时候一定要做好保暖工作,这样才能让人体更好的适应天气的变化。另外,要结合自身的身体情况,多做一些适当的运动,比如散步、做广播体操等,起到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5)劳逸结合:注意劳逸结合,合理安排工作,适当的坚持体育锻炼,保证足够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和剧烈运动。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