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是体检中最重要的检查项目之一,它可以帮助确定患者是否患有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疾病,还可以观察心脏是否有结构变化。
需要注意的是,仅仅依靠心电图并不能明确诊断疾病,正常的心电图也不能完全排除疾病。
正常的心律源自窦房结,称为窦性心律,频率为每分钟60—100次。
窦性心动过速:频率超过每分钟100次的窦性心动速在运动、精神压力、发烧、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和心脏病等情况下很常见。
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频率低于每分钟60次,在运动员中常见,相对较慢;或者窦房结功能障碍、颅内压升高、甲状腺功能减退和服用某些药物也会导致窦性心动过缓。
窦性心律失常是一种与呼吸周期有关的更常见的心律失常,常见于青少年,通常没有临床意义。但一旦心电图结果异常,就说明受检者身体出现异常,需要实施相应的解决方案。
今天,我们带领大家了解不同的心电图意味着什么以及如何处理它们?
窦性心律失常是心电图中最常见的异常类型,这意味着心跳快慢不一。尽管在临床上被赋予了“窦性”的专业术语,但当人们看到这两个词时,他们会感到紧张,并怀疑自己是否患有严重疾病。但事实并非如此。
窦性心律只是一个医学术语,一个人的正常心跳都可以称为窦性心律。一般来说,一个人的心率会经历不规则的模式,尤其是在吸气和呼气时,心率也会随着呼吸而增加和减少。
例如,当你自己感觉脉搏时,你会注意到当你吸气时,你的心率会感觉更快。相对来说,如果一个人的心跳过于规律,实际上可能会伴随着心脏病。
临床数据显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心律非常规律,心跳越规律,猝死的可能性就越大,死亡率明显高于心律不规律的患者。
因此,当通过心电图监测检测到窦性心律失常时,并不一定意味着存在心脏病。当然,如果出现非常明显和频繁的心律失常,可能表明心脏有异常,需要认真对待,并进行进一步检查。
窦性心动过速也会显示心电图异常,尤其是在发烧患者中。这种症状与心肌炎非常相似。因此,在临床实践中极易被误诊。
当一个人的身体出现发烧时,心率会明显增加,这是一个不可否认的现象。一般来说,体温每升高一度,心率每分钟就会增加约15次。如果身体发烧时心率没有增加,那么这可能表明人的身体出现异常。此时,医护人员最重要的是要帮助他们积极寻找原因,避免因疏忽大意而忽视情况。
此外,当人体经历紧张和恐惧等不稳定情绪时,也会发生窦性心动过速,即使在运动后进行心电图检查,也会出现窦性心动速。如果在上述情况下心脏没有出现窦性心动过速,那么心脏可能存在异常,需要进一步检查。
对于老年人的心电图,医生往往会特别注意ST段的变化,ST段的变化通常表明有患冠心病的风险,如心肌缺血,也可能表明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等情况。
此外,心肌病、高血压和心脏病也会引起ST段改变。然而,ST段的变化并不一定会导致心脏病,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才能称为病理性ST段变化。这意味着,仅仅因为ST段发生了变化,并不意味着有心脏病。
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果受检者出现自主神经功能异常,那么ST段也可能发生病理变化。有时,大家在喝几口冷水后也会导致ST段下降。然而,这些并不代表心脏病或心肌缺血。因此,ST段的简单变化不能作为诊断冠心病的标准和依据。
那么,ST段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才能被诊断为心脏病呢?那就是持久的ST段病理性改变和ST 段改变时伴随心绞痛。心电图显示的ST段变化不能通过图像完全显示心脏的表现,当机器受到干扰时,心电图的基线也可能不稳定。
因此,如果心电图显示ST段改变,有必要结合其他检查来确定患者是否患有心脏病,而不是仅仅依靠心电图的结果,否则误诊、漏诊等后果不堪设想。
事实上,心电图只是最基本、最常见的检查,并不是心电图上报告的所有问题都表明一个人患有心脏病。当然,不能排除相关疾病引起心电图改变的可能性。心电图的异常可能只是对患者和医生的提醒,有必要结合其他临床检查来诊断心脏是否健康。
同样,心电图的异常也不能轻易忽略,所以在患者开展检查时,应该建议患者对心脏进行全面检查,在确保心脏没有严重异常的情况下提供正常的生活指导,否则忽视心电图异常带来的不良后果,不仅会导致病情延迟或误诊,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健康,这是十分不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