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多为突然发生,它离我们其实并不遥远,每年都有学生在体测跑步时倒下,同样也有一些长期熬夜的上班族猝死。而当猝死发生时,把握急救的黄金时间非常重要,一旦错过,很可能就会造成病情的严重甚至死亡。下面就由笔者来为大家介绍猝死的急救方式,帮助大家掌握黄金救援时刻,尽可能地保障自身的安全与挽救他人生命!
什么是猝死?
医学上将健康或貌似健康的人,出现无法预测的突然死亡现象称为猝死。一般发生于几分钟至一小时之内。猝死是指患者本身存在某种潜在的疾病,但没有发现或没有重视,从而导致了没有预期地死亡。猝死的最主要原因是心脏病,而在心脏病中,最主要的猝死原因为: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除此之外,导致猝死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脑血管疾病,主要为脑梗死所诱发。
猝死应如何急救?
(1)将患者转移至安全区域,快速识别其是否出现心搏骤停的现象。
(2)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同时使患者仰卧于平地上,迅速解开其衣扣,松解裤腰带。
(3)拍打患者肩部并呼叫,评估其意识情况,触诊颈动脉与股动脉的搏动,评估患者的体内循环情况,与此同时,观察胸廓有无起伏,评估呼吸情况,总用时维持在10s之内。
(4)对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操作:跪在患者身体一侧、两手掌根部重叠按压于胸骨中、下1/3交界处,手指抬起不触及胸壁;将肘关节伸直,借助身体重力垂直向下按压,按压力度使胸骨下压5cm—6cm,立刻放松,放松时手掌根部不离开按压部位,胸廓回弹充分;保持胸外心脏按压频率为100—120次/min;清除患者口、鼻腔内的分泌物及异物,保持呼吸道通畅,抬起患者下颌,使其头部后仰开放气道;用拇指和食指捏紧患者的鼻孔,吸气后将口唇紧贴并完全包住患者的口唇,深而快地向患者口内吹气,吹气应维持1s以上,至患者胸廓抬起;吹气后脱离接触,使患者的口张开,并松开捏的手指,观察胸廓恢复情况,再进行下一次人工呼吸;每胸外心脏按压30次,进行2次人工呼吸为1个循环,胸外心脏按压中断时间少于10s。
猝死的诱因有哪些?
(1)自身患有心血管疾病:出现猝死的患者大多是由自身的心血管疾病所致,这种心源性猝死一旦发生,存活机会极低,极为危重;
(2)不合理地饮食:长期大量食用肉类或高蛋白食物,不吃蔬菜与水果,暴饮暴食等都有可能诱发猝死;
(3)过度疲劳:长期生活不规律特别是熬夜、精神紧张、疲劳过度的人容易出现猝死的情况;
(4)压力过大:心理压力过大的人,诱发猝死的几率比普通人高;
(5)气候突变:寒冷、暑热等剧烈的气象变化也是诱发猝死的最常见因素。当寒冷刺激使心脏负担过重时,极容易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轻则诱发心绞痛,重则会引发心肌梗死;
(6)不良的情绪:情绪失调,焦躁易怒,情绪波动较大的人容易突发猝死;
(7)不合理的洗澡时间:饥饿后洗澡、洗澡时间过程等都是引发猝死的常见诱因。
如何有效地预防猝死的发生?
(1)定期体检:定期前往医院进行体检,检查自身的身体状况,发现可能存在的微小病灶,也能够更好地保障自身的身体健康;
(2)积极治疗原发性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
(3)放松心情,避免精神过度紧张:精神紧张会使血压升高,心脏负担加重。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与人为善,减少情绪的波动;
(4)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要有规律,不熬夜,早睡早起,戒烟,注意劳逸结合,避免过度劳累,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负责;
(5)合理膳食:在日常生活中坚持清淡饮食,多吃蔬菜水果,尽量少吃刺激性食物或易致敏的食物,多饮用温开水;
(7)适量运动:适量的体育锻炼可以改善心血管功能,因此在空闲时间,可以多进行有氧运动,慢跑、跳绳等都是很好的运动方式。
总而言之,我们都应该积极地学习猝死的相关急救知识,而发现猝死患者时,我们必须在黄金救援时刻对其进行救治,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挽救患者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