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3年12月08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如何防治痴呆 - 数字报刊系统 突然发生猝死,怎么急救 骨源性碱性磷酸酶与碱性磷酸酶之不同 如何防治痴呆 血透患者的“吃”“动”有讲究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如何防治痴呆

作者: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人民医院 谢俏

 引言: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疾病也日益凸显。其中,痴呆是最为令人担忧的一种老年疾病,也是世界各地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痴呆(dementia)是一种进行性退化性疾病。痴呆的病因有很多,包括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痴呆的风险也越来越高。其中,记忆障碍是最常见的症状之一,表现为难以回忆起最近发生的事情或经历,而语言障碍则表现为说话不清晰或语法错误等。导致记忆力、思维能力和行为的丧失。然而,好消息是,通过科学的研究,我们已经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来降低患病风险并延缓病情的发展。本文将向大家介绍如何防治痴呆。


 痴呆的预防

 1、保持身体健康

 ①积极锻炼:规律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心血管系统的功能,促进血液循环和供氧,从而降低痴呆的风险。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骑自行车或者游泳。

 ②健康饮食:摄取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品,如新鲜水果、蔬菜、全谷物和鱼类,可以提供大量的维生素、矿物质和健康脂肪,有益于大脑的健康。同时,减少盐、饱和脂肪和糖的摄入,对于降低患病风险也很重要。

 ③充足睡眠:规律的充足睡眠对于大脑的健康至关重要。成年人每晚应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建立好的睡眠习惯,有助于提高记忆和注意力。

 ④控制慢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胆固醇血症等慢性疾病也是痴呆的常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应该积极控制这些疾病。

 2、开展智力活动

 ①阅读:阅读是锻炼大脑的重要途径,可以提高认知能力和记忆力。建议选择多样性的阅读材料,包括报纸、杂志、小说等,并尽量选择有挑战性的内容。

 ②学习新技能:不断学习新的技能和知识,如学习一门新语言、玩乐器或者挑战数学题,可以激发大脑的活力,保持思维的灵活性。

 ③智力游戏:参与智力游戏,如拼图、解锁谜题、棋类游戏等,可以锻炼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与他人进行适度的社交互动,也有助于促进大脑的健康。

 3、保护心理健康

 长期的精神压力也是痴呆的一个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应该尽量避免精神压力的积累。以下是一些保护心理健康的方法

 ①控制压力:长期承受过高的压力对大脑健康不利。应通过适当的放松技巧,如冥想、瑜伽、呼吸练习等来降低压力水平。

 ② 社交互动:保持良好的社交互动可以提高心理健康,并有助于预防痴呆的发生。与家人、朋友进行交流和互动,积极参加社区活动,是维持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此外,跳舞、绘画以及饲养花草、唱歌等活动能够促进痴呆患者与他人沟通交流,保持互动。

 ③ 提前规划:老年生活的规划是保护心理健康的重要方面。制定合理的老年生活计划,包括经济、社交、医疗等各方面,可以减少因不确定性带来的焦虑和压力。同时要注意增加陪伴痴呆患者的时间,注意尽量避免患者独处,防止患者出现孤独感。

 

 4、定期接受检查

 定期接受身体检查和认知评估是防治痴呆的重要手段。及早发现潜在问题,有利于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建议中年人每两年进行一次认知评估,老年人每年进行一次。

 

 痴呆的治疗

 1.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痴呆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包括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谷氨酸受体拮抗剂、抗氧化剂等。其中,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可以通过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增加乙酰胆碱的含量,提高患者的记忆和学习能力。谷氨酸受体拮抗剂可以通过抑制谷氨酸的活性,减轻神经元的损伤和死亡。抗氧化剂则可以通过清除自由基等有害物质,保护神经元不受损伤。需要注意的是,药物治疗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宜自行用药。

 2. 行为干预

 行为干预是痴呆治疗的另一种手段,包括认知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心理干预等。认知训练可以通过一些益智游戏、记忆训练等方式来提高患者的认知能力和记忆力。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则可以通过一些生活技能训练、环境改造等方式来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心理干预则可以通过一些心理治疗、音乐治疗等方式来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

 

 结语:

 痴呆是一种严重影响老年生活质量的疾病,但是通过保持身体健康、开展智力活动、保护心理健康以及定期接受检查,我们可以有效地降低该疾病的风险,并延缓其进展。预防和治疗痴呆需要长期的坚持和积极的参与,但科学的研究已经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有益的指导和方法。请大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关注自己的身心健康,共同抵抗痴呆,享受健康长寿的幸福生活。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