哮喘即为支气管哮喘,是一种较为典型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此病症在临床上多以反复性发作咳嗽、气急、喘息、胸闷等症状为体现,且患者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病状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加重。大多数患者在经过系统化的治疗后可使病情得到缓解;也有部分患者在患病一段时间后会出现自行缓解的情况。不过在其一定程度的死亡率面前,患者及家属还是应该严肃对待,做到积极的预防与治疗。
支气管哮喘的病因
1.环境:
家中宠物、蟑螂、草粉、花粉、活性染料、油漆等因素可引起哮喘;食物中蛋类、鱼、虾、牛奶等以及药物中阿司匹林、抗生素等因素,也可引起患者出现哮喘症状。
2.遗传:
支气管哮喘具有一定的多基因遗传倾向。其亲缘关系越近、患病率也就越高。但,一般此类哮喘发病时,往往由多个基因及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而引起。
支气管哮喘的预防
1.患有支气管哮喘病的患者,平日应尽量避免接触到致敏源,若嗅到油漆、汽油、烟雾等,应及时调整所处位置,自行远离。
2.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避免烟酒摄入以及被动吸食二手烟。香烟中的焚烧烟雾及有害成分会进一步刺激呼吸道,从而引起哮喘病发作;酒精中的刺激成分亦会刺激患者呼吸道,再加上其本身强烈的气味,极容易引起患者气促、咳嗽等哮喘症状。
3.气温较低时,冷空气亦会刺激支气管黏膜下的神经末梢,引起反射性神经兴奋,从而导致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引起哮喘发作。因此,患者平日里应多吞服温热的开水,做好保暖工作,外出时应戴好口罩或围巾,尽可能护住口鼻,以免遭受到外界冷空气侵袭。
4.家具和空气中大量的细菌尘螨,也是引发哮喘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所以患者应时刻保持室内环境整洁,勤打扫,多用稀释后的消毒液进行杀菌,尽量保持室内的空气正常循环流通。
5.适当运动可以有效增强机体的心肺功能,对控制病情有着较大的帮助。但应合理规划运动频率、运动次数、运动量级等,以免事与愿违,引发运动性哮喘。
6.患者应时刻保持心情愉悦,切勿出现突然性的焦虑或紧张,从而使呼吸规律紊乱,引起急性哮喘病发作。
支气管哮喘这种疾病是无法彻底治愈的。因此在临床上一般会采用药物进行病情病况的缓解。
1.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是目前较为有效控制气道炎症的药物之一。
①吸入给药:是长期治疗哮喘的首选方式,直接使药物作用于呼吸道,剂量也相对较小,能有效降低患者全身性不良的反应;部分患者会出现喉头嘶哑,咽部不适或念珠菌感染等问题。
②口服给药:多用于吸入给药效果不佳或需要加强治疗手段的患者;可能会引起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肥胖症等多种问题。
③静脉给药:常用于患者出现严重急性哮喘发作时的缓解及抑制应用,无需长期稳定用此方法治疗。
2.β2受体激动剂:
长效β2受体激动剂适用于部分中重度且持续哮喘患者的治疗方案。不推荐长期单独使用。
①吸入给药:用于缓解轻中度急性哮喘症状,也可用于缓解运动性哮喘;此类治疗方法不宜选择长期、过量、单一的应用,否则可能会引起低血钾、骨骼肌震颤等问题。
②口服给药:适用于患者在夜间出现哮喘症状,可起到有效的预防及治疗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口服给药的不良反应会比吸入给药明显。
③贴剂给药:此类给药方式,药效基本可维持24小时左右,从而达到减轻全身不良反应的作用。
3.茶碱:
茶碱具有一定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亦可扩张冠状动脉、强心利尿等作用。
①口服给药:常用于轻中度哮喘发作时的维持治疗;与β2受体激动剂结合使用时,容易出现心律失常等情况。
②静脉给药:适用于哮喘急性发作且在24小时内未曾使用过茶碱类药物的患者;给药后可能会导致患者血压下降、心律失常甚至死亡。
4.白三烯调节剂:
白三烯调节剂可有效减少中重度哮喘患者每日吸入激素的剂量,同时提高吸入式激素治疗的疗效。最为适用于运动性哮喘、阿司匹林哮喘以及伴有过敏性鼻炎哮喘患者的治疗。
5.抗胆碱药物:
如噻托溴铵、异丙托溴铵等,皆可阻断节后迷走神经传出支。并通过降低迷走神经张力,从而舒张支气管。
6.色苷酸钠:
色苷酸钠是一种非糖皮质激素的抗炎型药物。能有效预防变应原引起的迟发或速发反应,以及部分因过度通气和运动引起的气道收缩。
支气管哮喘症患者需要注意的是:哮喘是一种慢性疾病,其病症属性是需要进行长期治疗,以达到支气管维稳的。详细的治疗方案应在主治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选择使用,切勿自行诊断或私自购买治疗药物,以免造成早期治疗疏忽从而导致支气管哮喘病情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