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3年12月08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溺水预防与院前急救 - 数字报刊系统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影响因素 老年人出现心慌怎么办? 溺水预防与院前急救 血脂、电解质检测的临床意义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溺水预防与院前急救

作者:贵港市人民医院 刘振霖

夏日炎炎、酷暑难耐,游泳深受广大朋友青睐,然而欢乐的背后,却隐藏着致命的危险——溺水。溺水又被称为淹溺,据可靠数据统计,我国每年有近6万人因淹溺致死。因此,对所有广大群众进行溺水知识科普刻不容缓,希望各位市民朋友、家长能够高度重视,让溺水悲剧不再发生。

溺水的预防

 

1.在游泳池、水塘等所有有水源的地方设立醒目的标识牌和警告牌。

2.未成年应在监护人的带领下游泳,不要独自一人或和同年龄的小伙伴去河边、水库、游泳池以及未开放的水源区域活动。

3.成年人在游泳之前应该做好拉伸等准备工作,防止抽筋。

4.餐后、空腹、酒后、过度疲劳以及身体不适时避免进行水上、水下活动。

5.年龄较小的儿童、老年人、伤残人士、患有皮肤病、心脏病等疾病的人群避免接近水源。

6.在人群中普及心肺复苏可提高溺水者抢救成功率。

 

落水了怎么办?

 

1.强调施救者自我保护意识

所有进行救援的人员必须将自身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确保自身安全后实施救援工作,需要注意的是:①不要盲目下水;②禁止不会游泳的人员下水救人;③尽可能呼喊更多的人参与救援;④禁止儿童、青少年下水救人;⑤不建议多人手拉手救援;⑥救援过程中发生任何异常情况必须立即暂停救援。

2.及时寻求帮助

当发现有人溺水,“第一目击者”应立即采取现场救援。首先大声呼唤周围人群前来援助,并立即指派现场群众拨打110120急救电话,就近寻找专业救生人员。

3.救援方式及注意事项

正确的救援程序、方式十分重要,首要采取不下水、不接触落水者的方式,同时避免一人下水救援。主要的救援方式包括:①抛物救援:立即向落水者抛投救援物(如绳索、救生圈、木板、汽车轮胎等)。此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施救者与落水者距离较远、溺水者意识还清晰的状态。②藉物救援:借助木棍等工作将落水者拉出水面。该方法主要适用于施救者与落水者距离较近(通常为数十米的距离)、落水者意识清晰的情况。③水中专业救援:包括游泳、划船等方式救援。主要针对溺水时间较长,意识不清,或者距离岸边太远的情况。

 

岸上救援流程

 

1.意识清晰者

溺水者只是存在咳嗽、呼吸急促的症状,除炎热的夏天外,对其采取保暖措施并陪同、安慰溺水者,等待急救人员到达。

2.意识丧失但有心跳、呼吸者

帮助溺水者采取稳定的侧卧位,防止因口鼻腔存在分泌物、呕吐物等堵塞气道,保持呼吸道通畅,直至救护车或专业救援团队到达现场。

3.无意识者

将溺水者救上来后,立即大声呼喊并拍打其肩膀,若没有回应则为无意识,应立即呼喊他人拨打120急救电话,并立即开展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支持

 

对于溺水者应先保证其呼吸道的通畅情况,开放气道后先采取人工呼吸,后展开胸外按压。

1.开放气道

将溺水者救上岸后,立即清理口鼻腔淤泥、水草等异物,采用抬头举颏法、双手托颌法等方法充分打开气道。

2.人工通气

用拇指和食指捏住溺水者的鼻翼两侧,不要让鼻子漏气,然后施救者用口对口的方式,用自己的嘴包住溺水者的嘴巴并进行吹气,吹气时要偏头看向胸部,观察胸廓是否有起伏,确保有效吹气。吹气时间为12秒,连续吹2口气。2次人工呼吸为一个循环,连续5个循环。

3.胸外按压

找到两乳头连线中点位置,施救者手掌根放于之中,两手十指相扣,手掌根重叠,掌心翘起,两臂伸直,不可弯曲,用上身力量垂直按压。每分钟按压100120次,按压30次后进行口对口人工通气2次,重复上述动作,每5个循环检查一次溺水者的脉搏、呼吸,观察是否恢复。若恢复,停止心肺复苏,陪伴溺水者等待救治人员;若没有恢复,反复进行上述动作,直至患者意识恢复或急救人员到达。

溺水可能发生于各种水域,包括海洋、河流、湖泊、水池甚至浴缸等。因此,在前往水域活动之前,了解该水域的安全规定和环境,遵守相关规定,选择安全的游泳场所,并确保有足够的救生设备。当自己发生溺水事故或遇见他人溺水时,不要惊慌失措,尽量保持冷静,采取科学有效、安全的救治措施。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提前学习自救、施救等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好处,能够为自己的生命安全获取一份保障。

总之,溺水是一种常见但危险的事故。预防溺水需要我们提高游泳技能、遵守安全规定、关注水域环境并保持冷静。只有通过加强安全意识和措施,才能有效减少溺水事故的发生。记住,安全第一,小心水性!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