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3年12月08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骨折愈合的各个阶段有哪些表现 - 数字报刊系统 创伤救护基本技能你了解吗 骨折愈合的各个阶段有哪些表现 了解肝胆外科常见病 全力保卫身体健康 你必须知道的动脉粥样硬化知识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骨折愈合的各个阶段有哪些表现

作者:贺州市中医医院 谢丽香

骨折愈合的过程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护理需求。那么,骨折愈合主要分为哪些阶段呢?各个阶段究竟又有哪些表现呢?不同的阶段又该如何进行分段护理呢?让我们一起来一一来了解一下吧!

 

骨折愈合分哪几个阶段呢?

 

骨折愈合的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血肿机化期;第二阶段是骨痂形成期;第三阶段是骨性愈合期;第四阶段是骨折改造塑形期。

 

骨折愈合各个阶段有哪些表现?

 

骨折愈合的各个阶段具有不同的表现和特点,具体如下:

1.血肿机化期:骨折发生后,骨折断端附近的血液会形成血块,从而起到固定骨折部位的作用。与此同时,血液中的纤维蛋白也开始沉积,形成纤维连接,进一步稳定骨折部位。在这个阶段,骨折部位会出现肿胀、疼痛和功能障碍等症状。血肿机化期的持续时间因个体差异和骨折类型而异,通常需要12周的时间。

2.骨痂形成期:骨痂形成期通常需要26周的时间,骨折断端附近的骨细胞开始活跃起来,形成新的骨组织。新的骨组织沿着骨折断端生长,逐渐连接断骨。在这个阶段,骨折部位的疼痛和肿胀逐渐减轻,患者可以开始逐渐恢复关节的活动。然而,患者仍需注意保护骨折部位,以免影响骨痂的形成。

3.骨性愈合期:这个阶段通常发生在骨折后的612周左右。骨折断端之间的连接越来越牢固,骨性愈合逐渐形成。在骨性愈合期,骨折部位已经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患者可以逐渐增加关节的活动度和强度。然而,患者仍需注意循序渐进地恢复活动,以免影响骨折愈合的进程。

4.骨折改造塑形期:这个阶段骨折部位的骨骼开始适应日常的活动,逐渐恢复原有的形状和功能。骨折改造塑形期通常需要几个月到一年的时间。在这个阶段,患者需要继续进行功能锻炼,以促进骨折部位的完全康复。但需要注意避免高强度的撞击性活动,以免影响骨折部位的稳定性。

 

不同阶段该如何分段护理?

 

在不同的骨折愈合阶段,患者需要进行分段护理,以促进骨折部位的愈合和功能的恢复。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分段护理应需要在专业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第一阶段:血肿机化期

1.固定:在骨折发生后,应及时进行复位和固定。复位是指将骨折端恢复到原来的解剖位置,固定则是通过石膏、夹板等措施将骨折部位固定,以保持骨折端的稳定。

2.冰敷:在骨折后的2448小时内,可以使用冰敷来帮助减少肿胀和疼痛。每次冰敷大约1520分钟,每天进行23次。

3.抬高患肢:将受伤的肢体抬高到心脏水平以上,可以帮助减轻肿胀。在使用枕头或特殊的支架时,确保关节保持适当的弯曲度,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第二阶段:骨痂形成期

1.继续固定:在这个阶段,仍然需要保持骨折部位的固定,以确保骨痂的形成。在此期间,避免过早的活动,以免影响骨折愈合。

2.康复训练: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开始进行一些简单的康复训练,如肌肉等长收缩练习和关节活动度练习,以帮助维持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

3.饮食注意:在这个阶段,患者需要确保摄入足够的蛋白质、钙和维生素D,以促进骨痂的形成。

第三阶段:骨性愈合期

1.逐步负重:在骨痂形成之后,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逐步开始部分负重。这可以帮助刺激骨痂形成,并增强骨折部位的强度。

2.增加活动: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逐渐增加康复训练的强度和频率,以帮助恢复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

3.继续营养支持:在这个阶段,患者仍然需要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确保摄入足够的营养,以促进骨折愈合。

第四阶段:骨折改造塑形期

1.康复训练:在这个阶段,康复训练变得更加重要,以帮助患者恢复完整的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可能需要进行一些更高级的训练,如平衡训练和协调训练。

2.拆除固定:在骨折愈合之后,可以拆除固定的石膏或夹板。但需要注意的是,拆除固定后,仍然需要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影响骨折部位的稳定性。

3.生活方式调整:在这个阶段,患者需要关注自己的生活方式,以确保骨折不复发。这可能包括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进行适当的锻炼,以及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等不良习惯。

总而言之,骨折愈合分为四个阶段,各个阶段表现不同,护理讲究也有区别。血肿机化期肿胀明显,需复位固定并冰敷。骨痂形成期要继续固定,开始康复训练。骨性愈合期逐步负重,增加活动。骨折改造塑形期重点康复训练,改善生活方式。了解各阶段表现并遵循分段护理建议,有助于骨折愈合顺利进行。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