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后需要及时复位固定患处,否则将会给患者带来更多的痛苦。小夹板固定是骨折常见的固定方法,也是中医治疗骨折的传统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取材方便等优点,在临床医学史上有重要地位。那么什么样的骨折适合用小夹板固定、小夹板固定又有什么优势呢?
小夹板固定法的常用器材
常用的器材有:夹板、扎带、绷带、固定垫、衬垫物等。传统使用的小夹板通常采用适当厚度的柳木、杉木、竹片、椴木等制作而成,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近年来,以聚乙烯树脂为主体制成第塑形夹板具有弹性更好,可塑性强的优点。夹板不宜过厚或过薄,以有足够的支持力为原则。小夹板的宽度总和应该小于患者患肢的最大周径,并且两个小夹板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孔隙。为不使夹板直接压迫皮肤,在接触皮肤的那一面贴上衬垫,并在外表套上或缠上1层外套。衬垫应质地柔软,有一定的吸水性,可散热,对皮肤无刺激性。常用的固定垫有平垫、大头垫、空心垫、分骨垫、抱骨垫、梯形垫等等。固定垫在夹板固定中的作用是维持骨折端在整复后良好的位置,并有轻度矫正残余移位的作用。
骨折手法复位方法主要有拔伸牵引,旋转屈伸、端挤提按、夹挤分骨、折顶回旋、摇摆碰触、推拿按摩等,根据骨折情况,采用适当的手法整复,从而达到纠正骨折错位的目的。小夹板外固定主要是通过夹板对骨折部位的约束力,固定压垫对骨折断端防止或矫正成角畸形或侧方移位的效应力,充分利用肢体肌肉收缩活动时所产生的有利于骨折愈合的内在动力,有效限制不利于骨折愈合的剪力、旋转力和成角的内在及外在的作用力,使肢体内部动力因骨折所致的不平衡重新趋向于平衡,从而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什么样的骨折选择小夹板固定
四肢闭合性管状骨骨折
小夹板骨折对于四肢闭合性管状骨骨折的治疗实用性较强。
四肢开放性骨折
对于四肢开放性骨折其创口较小,并且经过伤口处理能够很快愈合的患者,可以使用小夹板骨折的方法。
四肢陈旧性骨折
对于四肢陈旧性骨折,并且经过手法复位的患者可以使用小夹板固定法。
四肢关节内或邻近关节的骨折
四肢关节内或邻近关节的骨折,可用小夹板作超关节固定。
代替石膏固定
部分患者使用石膏固定已经促使骨折处逐渐愈合,为了缩小固定的范围后期采用小夹板固定法,代替石膏固定。
小夹板固定的优势有哪些
无创性固定
临床上多选择骨折切开手术复位的方式,这种方式极易损坏骨膜组织,导致骨头愈合较慢,也会引发较多并发症。但是采用小夹板固定能够弥补手术治疗的缺点,不仅减轻患者的痛苦,减少并发症,还能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取材方便
中医治疗骨折运用小夹板固定的方法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小夹板固定的方式具有取材简单的优势,生活中常见的竹板、树皮、纸板、木板等均能够成为制作夹板的材料。
操作简单
小夹板固定的方法操作极为简便,尤其是对于四肢骨干骨折等具有明显的优势,操作步骤简洁,操作程序简单,固定效果较好。
促进恢复
小夹板固定的方法与石膏固定相比,具有固定范围小、患肢灵活度高等优势,有助于患者的早期恢复,降低肌肉萎缩、骨质疏松等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并且小夹板固定便于及时观察患肢的实际情况,从而有效调整松紧度。
性价比高
小夹板固定法和其他治疗方式相比具有价格低廉的优势,不但能够起到固定患肢的作用,还能减轻患者的经济压力,属于性价比较高的一种治疗方式。
小夹板固定的具体方法
固定
骨折整复后将压力垫放在准确的位置上,并且使用胶布或者扎带固定,避免发生滑动。放置合适的夹板,束带捆绑固定。在捆绑束带时尽量均匀用力,松紧度适中,既要起到固定患肢的作用,又不能过度压迫患者的局部血管神经。束带的松紧度以能在夹板面上下移动1厘米为宜。
抬高患肢
适度抬高患肢,并且实时观察患肢远端的血液流通情况,倘若发现患肢出现肿胀、青紫、发麻等情况应该及时适当松解束带。
调整松紧程度
骨折复位后的3天左右,可以根据骨折处的肿胀情况调节夹板的松紧程度,倘若肢体肿胀减轻,夹板出现松动的情况,应该及时调整,适当抽紧束带,否则将导致固定的效果降低或固定失效。
(那坡县人民医院 李朝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