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针灸
针和灸是两种中医疗法,前者是针刺穴位,后者是艾灸穴位,能够治疗和预防疾病,两者配合使用,疗效更显著。进针过程中,采取捻、转、按等手法将毫针刺入穴位,进而发挥疾病的治疗和机体的调节作用。艾灸则是将艾条或是艾炷点燃,悬于穴位上方,将热力透入肌肤中,在温热效应下,调节脏腑功能,有防病、治病、保健等功效。当前,临床上将针灸作为中医特殊疗法,且已经证实了针灸在多种临床疾病治疗中的作用和效果。针和灸二者相同之处便是对穴位进行刺激,进而疏通经络、行气活血,促使机体血液循环,从而改善或是治愈患者的病情。有研究指出,针灸能够激活痛觉神经,进而刺激人体内啡肽分泌,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也有研究提出,针灸与安慰剂有相似的机理作用。
针灸的作用
良性、双向性:针刺穴位后,会起到刺激作用,促使病理向正常的生理状态方向转化。同时,针灸有兴奋效应和抑制效应,因此,具有良性和双向性作用特点。
整体性、综合性:针灸穴位后,会对多脏腑功能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而在多方面发挥作用,综合调节作用很显著。
疏通经络:针灸能够促使瘀阻的经络达到通畅的状态,从而改善气血运行状态,倘若病患有疼痛、肿胀、麻木等症状表现,在针灸机理作用下,均可得到缓解和消除。
调和阴阳:针灸治疗能够平衡阴阳,将毫针与穴位配伍相结合,能够充分发挥调和阴阳的作用,最大程度上改善疾病带来的不适感。
扶正祛邪:针灸作用下,能够扶助机体正气,从而祛除病邪。将毫针刺入患者相关的穴位中,刺激神经后引起局部反应;同时,在艾灸温热刺激下,最终起到治病、防病的效果。
基于针灸机理作用显著,健康人群或是病患者均可考虑将针灸这一特色疗法作为防病、治病、保健的有效手段。
针灸疗法
针刺后首先产生的是疼痛,机体在疼痛刺激下,将对躯体原来的不适感转移到针刺的疼痛感上,进而消除了疼痛介质,大大提升了机体的疼痛阈值,并在局部刺激作用下,促使血管收缩及扩张充血,可起到平衡阴阳、津液、调节气血、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以下就针灸疗法具体情况进行阐述。
针灸疗法可防治支气管哮喘。支气管哮喘在临床上很常见,此类疾病发病机制相对复杂,且病情总是反复发作,给患者身心造成了极大的损害,生活质量也大大下降,增加了患者的心理负担,不利于患者身体健康。针灸疗法安全性高、经济成本可控、效果直观,应用在支气管哮喘治疗中,展现了明显的疗效。在具体治疗中,选取肾俞穴、定喘穴、肺俞穴、太溪穴等穴位进行施针,针对急性发作期的患者,则是选取丰隆穴、肺俞穴、定喘穴、天突穴等穴位进行施针。若是风寒入侵入肺,可以艾灸胸背部俞穴。通过针灸治疗,能够增强支气管哮喘疗效,能够降低复发几率,有利于改善和缓解哮喘症状,哮鸣音也会随之消失;因此,患有支气管哮喘的患者可考虑用针灸治疗改善病情。
针灸疗法可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很多,包括便秘、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肠易激综合征、结肠炎等。基于慢性功能性便秘在针灸治疗领域展现出的疗效,越来越多的研究已经表明了针灸治疗在便秘症状改善中的价值作用,于左侧腹结穴皮内埋针,能够疏导肠胃的气机,进而促使排便。慢性胃炎病程很长,在临床治疗中,针灸展现了显著的疗效,且辛银虎温针治疗展现了更为显著的疗效。
针灸疗法可治疗肾精亏虚型耳鸣耳聋。中医学认为耳鸣耳聋的发病机制与肾精亏损相关;当肾气充足时,则耳聪目明。进行针灸治疗时,选取耳门穴、风池穴、听会穴等穴位施针,从而达到疏散风热、补肾填精、聪耳止鸣的作用。在针刺手法上,取风池穴和风府穴的中心左右各一点,取上穴直下1.5寸,左边和右边各一个,在此期间指导患者适当地活动颈部。同时,于耳聋耳鸣患者外耳道进行温灸,以患者温灸处有温热感为标准,左右两个耳朵艾灸时间均为10分钟,艾灸穴位顺序为肾俞穴、命门穴、三阴交、太溪穴等。
综上,中医针灸机理作用明确,功效显著,不只是扎个针这么简单;在多种疾病治疗中,均展现了有效性,证实了针灸疗法的价值作用,为临床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桂林市妇幼保健院 段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