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是借助相关设备与技术检验所采集的标本,以此判断受检者病情,是临床诊断与治疗相关疾病的重要依据。临床通过人员采集人体分泌物、组织或血液作为研究标本,观察标本中的活性物质变化,以此做出合理判断。医生临床诊断工作中,除了运用自身所学的专业知识及工作经验实施主观判断,还需通过医学检验结果进行客观判断,总之,医学检验技术是判断疾病的客观依据,同时能够为病情的预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常规检查
临床上三大常规一般指的是:血常规、尿常规以及粪便常规。生物化学检验能反映人体生物化学变化和代谢情况,也是常规检查项目中重要的内容。
血常规也称为全血细胞计数,包括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含量测定等,除有形成分数量指标外,红细胞个体形态、血红蛋白状态、网织红细胞定量及分级,血小板个体形态,白细胞分类等均可常规检测。检测方便快捷,能够反映人体的生理、病理状态,对贫血性疾病、白血病、感染性疾病等大多数疾病的筛查及治疗、预后监测,提供有力支持。
尿常规即尿液分析,包括尿液的一般性状检查、化学检查以及显微镜检查。尿液是血液经过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和排泌所产生的终末代谢产物,是人体体液的重要组成成分。尿液检测主要用于对泌尿系统疾病诊断、病情和疗效观察,协助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职业病防治,用药监护和健康人群的普查。
粪便常规即粪便分析,包括粪便一般性状检查、粪便显微镜检查,对怀疑消化道出血的可加做隐血试验,对怀疑钩虫类等寄生虫感染的可加做粪便集卵法检测寄生虫虫卵。粪便检测可了解消化道及通向肠道的肝、胆、胰腺等器官有无病变,间接判断胃肠、胰腺、肝胆系统的功能状况。
生化检验,比如血糖血脂等各项检查,在糖尿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中均能够准确地提供科学依据,同时有助于临床医生制定有效的治疗计划,开展预防控制措施。生化检验还可以监测疾病的发展,为临床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例如,狼疮性肾炎患者可以通过观察肾功能指标来评估病情;生化检验同时能够通过筛选一些指标诊断早期隐性疾病,从而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避免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如早期癌症并无明显症状,但目前的临床研究发现,可以通过检查癌症标志物来筛查早期癌症,以便尽快进行症状治疗,避免错过最佳手术时间;生化检验可以通过检测血液和体液中药物的浓度来确定药物的治疗效果,并根据受检者的症状和体征调整剂量和用法,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药物的有效性,减少药物引起的副作用。
特殊检查
临床特殊检查主要包括微生物、免疫检验和分子诊断等检查。
微生物检验在临床中被认为是医学检验技术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包括流行病学、抗生素、病原学等内容,一般适用于感染性疾病的诊治工作,其主要功能包括:①微生物检验主要用于探讨传染病的病因,为传染病的诊断提供依据;②微生物检验能快速确定病原体,对感染病与传染病有良好的诊断作用;③微生物检测可以为受检者提供敏感药物,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通过检测病原菌的耐药性和敏感性来提高临床治疗的科学性,可以及时发现医院感染,从而避免医院感染的大规模爆发。
免疫试验的功能免疫试验主要包括抗原-抗体结合反应、免疫原、抗血清制备等。免疫试验在识别病毒和细菌感染、诊断免疫疾病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乙型肝炎的常规五项试验是在献血者中进行的,如果表面抗原检测结果呈阳性,则可以确定此人为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如果存在血液传播风险,则无法进行献血。
分子诊断技术是指以DNA或RNA为诊断材料,利用核酸扩增等分子生物学手段,检测靶标基因的存在、缺陷或表达异常,从而对疾病作出诊断的技术。在临床上分子诊断技术主要用于肿瘤、感染性疾病、遗传性疾病等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方面。近年来,分子诊断技术在遗传病诊断、新生儿筛查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产前诊断中,PCR技术因能对靶片段指数扩增并呈高度特异性杂交,应用最为广泛。
小结
总而言之,医学检验对于在人们就医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间接性体现其身体状况,为后期诊治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故对于广大群众,可在后期就医过程中,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检验方式,节省就医时间,避免医疗资源浪费,提高就诊效率。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张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