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3年07月21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浅析药物相互作用 - 数字报刊系统 合理使用药物的原则 莫西沙星、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区别 正确使用氯吡格雷 浅析药物相互作用 安全合理使用抗菌药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浅析药物相互作用

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两种或多种药物合用或先后序贯应用,而引起药物作用和效应的变化称为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相互作用可使药效加强,也可使药效降低或不良反应加重,故应加以注意。一般而言,用药越多,不良反应发生率越高。有时,也可能在停用其中一种药物时发生不良反应。

容易出现药物相互作用的人群

肝肾功能不全患者:人体的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场所,肾脏则是药物排泄的主要器官。当患者的肝肾功能不全时,药物的生物转化、排泄就会减慢,从而影响到药物的使用效果,有些还会增加药物的毒性。因此肝肾功能不全患者在用药时,需要根据肝肾功能情况调整药物用法用量,在使用肝肾毒性药物的时候,更应该慎重考虑清楚之后再进行用药。

老年人患者:老年人由于年龄较大,基础疾病较多,所以常常需要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最容易发生药物之间相互作用以及不良反应。因此在服用药物时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尽量减少用药的种类,合用药物最好也不要超过5种,可以适当地使用长效制剂,以此来减少药物的用药次数。

新生儿患者:新生儿胃肠道吸收和蠕动较慢,肝脏药物代谢酶含量低,肾脏药物排泄缓慢,药物体内消除时间延长。因此,在给患儿用药时尽量减少用药的种类,能够使用一种药物的时候尽量不要使用两种药物,如果必须同时服用好几种药物的时候,应先咨询医药专业人员,详细询问所使用的药物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对于存在相互作用的药物,则应尽量错开服药时间,避免服用药物之间相互作用而产生副作用或者是降低了药物的疗效。

产生药物相互作用的原因有哪些

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通过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而产生。

胃肠道pH的影响:很多弱酸性或弱碱性药物在胃肠道经简单扩散而跨膜吸收,人体胃肠道内部的pH能够通过影响药物的溶解度以及解离度来影响药物吸收。如抗酸药可增加弱酸性药物磺胺类、氨苄西林的解离,吸收减少。

形成络合物:如消胆胺能与洋地黄、性激素、甲状腺素、四环素、口服抗凝血药等结合;钙、镁或铝等离子也能与四环素类形成不溶性的络合物;浓茶中含有大量的鞣酸可与铁剂或生物碱发生沉淀。这些都影响吸收。

影响胃排空和肠蠕动:多数药物主要在小肠上段吸收。如抗胆碱药能延缓胃排空,减慢肠蠕动,可使同服的对乙酰氨基酚吸收减慢,也可使左旋多巴吸收量大大减少,因其部分在胃肠道破坏增加。

竞争血浆蛋白结合:许多药物能与血浆蛋白呈可逆性结合。酸性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力比碱性药物强。由于血浆蛋白与药物的结合量有一定限度,如合用的两药竞争相似的结合部位,则与血浆蛋白结合部位亲和力较高者能置换出亲和力较低者,使后者的游离型增加,作用加强。如阿司匹林与血浆蛋白结合的亲和力高,可将双香豆素类从其结合部位置换出来,使抗凝血作用加强。

对肝脏药物代谢酶的影响:体内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肝脏存在大量代谢药物的酶。一些药物会诱导肝药酶,例如抗癫痫药苯妥英钠、卡马西平、苯巴比妥等,从而加速其他药物的代谢,导致血药浓度降低,疗效减弱。相反,有一些药物则会抑制肝药酶,例如利福平、伊曲康唑等,降低其他药物的代谢消除,导致血药浓度增加,产生不良反应。

对肾脏药物排泄的影响:弱酸性或弱碱性药物在肾小管内可通过简单扩散重吸收,尿液的PH可影响它们的解离度。尿液呈酸性,可使弱碱性药物解离型增多,如可待因、奎尼丁、奎宁等在肾小管内重吸收减少,排泄量增加。尿液呈碱性,可使弱酸性药物排泄量增多,如水杨酸类、磺胺类、苯巴比妥等。相反,弱酸性药物在酸性尿中解离型减少,弱碱性药物在碱性尿中解离少,重吸收增加,排泄量减少。

小结

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有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药物的疗效,减少不良反应,有时也会增加不良反应产生不良后果。因此,临床上需要重视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合理选择药物,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保证用药安全。

(柳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丘轶明)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