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的分类
根据发生部位分类 (1)腹股沟疝:这是最常见的类型,占据所有疝的大约三分之二。它发生在腹股沟,也就是腹部和大腿相交的地方。(2)股疝:这种类型的疝发生在大腿内侧的股沟,也就是靠近腹股沟的地方。(3)脐疝:这种疝发生在脐带周围,最常见于婴儿和小孩,尤其是早产儿。(4)切口疝:这种疝发生在之前的手术切口,由于手术后的愈合不良或者组织薄弱,导致内脏器官穿过这个弱点形成疝气。(5)腹膜后疝:这是一种较为罕见的疝,常发生在腹膜后,也就是腹部后方的空间。(6)腹壁疝:这种疝可发生在腹壁任何部位的薄弱点,不仅限于腹股沟、股沟或脐带。(7)上腹疝:这种疝位于腹部上部,常见于胃脘部。
根据疝内容物回纳难易程度分类
(1)可复性疝:这是最常见的疝气类型。在这种情况下,疝内容物可以移动到疝囊中和腹腔中。当患者平躺或轻轻按压疝囊时,疝内容物可以回纳到腹腔中。(2)不可复性疝:在这种类型的疝中,疝内容物不能被回纳进入腹腔。主要是由于疝内容物的肿胀,疝囊内炎症或疝内容物和疝囊的粘连。此种情况需要及时进行有效干预,以防止并发症发生。(3)嵌顿疝: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情况,疝内容物被困在疝囊中,无法回纳到腹腔,并可能中断疝内容物的血液供应。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疝内容物坏死,继而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威胁。(4)绞窄性疝:这是最严重的疝气类型,其中疝囊的颈部紧缩,切断了疝内容物的血液供应。这种状况是一种医疗急症,需要立即进行手术治疗,否则可能导致疝内容物坏死,还有极大可能引发腹膜炎。
治疗方式
腹股沟疝的治疗方案通常首选手术修补,主要有三种常见的方法:疝囊高位结扎术、无张力疝修补术,以及经腹腔镜疝修补术。
疝囊高位结扎术主要用于治疗婴幼儿疝气,通过以腹膜外脂肪为标志进行结扎。如果结扎位置过低,可能无法完全去除疝囊,从而影响到治疗的效果。
无张力疝修补术则是通过使用人工高分子材料网片进行修补,其主要优势包括术后疼痛较轻、恢复时间较短、疝气复发率较低等。此手术方式能够有效降低修补处的张力,从而减轻术后疼痛和降低疝气复发的可能性。
经腹腔镜疝修补术是一种微创的手术方法,其优点主要包括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较轻、恢复时间较短、复发率较低、没有局部牵拉感等。这种手术方法在处理双侧腹股沟疝,特别是针对多次复发或难以发现的疝气,具有明显的优势。
疝气术后如何护理
(1)在术后的头6至8小时,鉴于麻醉剂可能引发头痛,平卧是患者的最佳选择。同时,切口上需适当地施加盐袋压力,这有助于防止可能的出血。(2)保持手术部位清洁干燥:手术部位应保持干燥,避免湿气和汗水引起感染。如果需要清洗,应使用温水和干净的毛巾轻轻擦拭,若发现敷料有渗血,应立刻告知医疗人员进行处理。(3)若术后几小时内患者仍未排尿,也应当及时向医生报告,以便采取必要措施帮助患者排尿。(4)在患者遇到想要咳嗽的情况时,需用手轻抚腹部,以减轻由于腹压增加导致的切口疼痛。且手术后前几天,应该尽量避免剧烈的活动,尤其是腹部的活动。这可以帮助减少手术伤口的撕裂风险,减少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5)患者在手术当天需要禁食禁水,第二天可以试吃流质食品,或根据医生的建议恢复饮食。一旦肠胃功能正常,体内有气体排出后,可以逐渐转为流质食物,待肠道完全通畅,再恢复正常饮食。术后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和吸收的食物为主,比如瘦肉、牛奶、各类蔬菜和水果等,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营养,并辅助伤口恢复。(6)通常情况下,患者可以在手术后10至14天开始洗澡。但如有出血、感染或切口愈合过程延缓等情况,需要适当延后洗澡的时间。洗澡时,应选择淋浴,并注意不要擦洗切口。(7)对于切口的护理,一般情况不需要频繁更换敷料。医生通常会建议患者在术后第三天更换一次敷料。若切口有渗血,可使用碘伏进行消毒。(8)避免重体力劳动:重体力劳动可能会导致腹压增加,增加疝气复发的风险。在术后恢复期内,应尽量避免这类活动。 (柳州市中医医院、柳州市壮医医院 吴滔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