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肝脏疾病。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母婴垂直传播等途径传播。乙肝的典型症状可能包括乏力、发热、黄疸(皮肤和眼白发黄)、恶心、呕吐、腹痛、暗色尿液等。但是,有些人可能表现为无症状,或者症状非常轻微。
乙肝妈妈能母乳喂养吗
母婴垂直传播是乙型肝炎的主要传播方式之一。然而,就乙肝母亲是否能母乳喂养的问题,目前的医学研究已经给出了明确的答案。在世界卫生组织和许多其他权威医学机构的指导下,乙肝妈妈是可以进行母乳喂养的,乙肝病毒并不通过母乳传播,因此,只要遵循适当的预防措施,母乳喂养对宝宝来说是安全的。在新生儿出生后的12小时内接种第一剂乙肝疫苗,是最重要的防止母婴传播预防的措施。同时,新生儿应在生后的24小时内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以提供短期保护。乙肝疫苗接种应按照规定的时间表进行,这样可以为新生儿提供最大程度的保护。在母乳喂养过程中,乙肝妈妈应定期检查自己的乙肝病毒载量,如果发现病毒载量上升或有乙肝病情加重的情况,应及时向医生咨询,可能需要调整药物治疗方案。对于乙肝妈妈来说,母乳喂养不仅是一种重要的与新生儿建立情感连接的方式,也为新生儿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和免疫力支持。
乙肝妈妈乳头被吸破了
还能继续喂奶吗
一般情况下,对于患有乙肝的母亲所生育的幼儿,在出生后12小时均会进行免疫预防,此时,幼儿是具有免疫力的,其能够依靠自身免疫力以对抗乙肝妈妈机体内的乙肝病毒,即使乙肝妈妈乳头存在吮破或受损出血情况、幼儿患有口腔溃疡情况甚至舌系带被剪开等情况,婴儿也是不会被感染的。若乙肝妈妈在孕期以及产后,没有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或者采取的措施有误,妈妈乳头会含有大量的乙肝病毒,加上婴儿免疫力不够或者其口腔黏膜有破损,吮吸了破裂的乳头,发生乙肝感染的风险是极大的。
乙肝妈妈乳汁需要进行检测吗
有些医院会在乙肝妈妈生产结束后,采取乙肝妈妈的乳汁进行检测,若乳汁检测结果呈现为阴性,则代表乙肝妈妈可以进行母乳喂养,若为阳性,则说明乙肝妈妈病毒传播能力非常强,因此,不适合进行母乳喂养。其实,这种检测方法是完全没有科学依据的,虽然乙肝妈妈的乳汁中确实可以检测出乙肝病毒,但其中病毒含量是微乎其微的,只有初乳中含量稍微高一点。一般情况,等几个月后,再次进行检测,大多数都检测不到乙肝病毒了。鉴于当前采用的母婴阻断方案已经被证明能有效防止乙肝从母亲传播给新生儿,即使乙肝母亲的乳汁样本中乙肝病毒呈阳性,也不应视为禁止进行母乳喂养的理由,因此,没有必要对乳汁中的乙肝病毒进行检测。
乙肝妈妈母乳喂养的注意事项
乙型肝炎病毒在母体内活跃,病毒载量较高的情况下,确实不适合母乳喂养。在这个阶段,母乳中可能含有较多的乙肝病毒,尽管可能性不大,但还是有可能通过母乳传播到婴儿。这种情况下,妈妈应咨询医生的意见,可能需要临时停止母乳喂养,并进行适当治疗。
母乳喂养期间,也要确保宝宝的口腔、咽喉等部位的皮肤和黏膜完整无损。因为任何皮肤和黏膜的破损都可能成为乙肝病毒进入体内的途径,增加了宝宝感染乙肝的风险。
如果母亲的乳头破裂或者患有乳腺炎,也需要暂停母乳喂养。这是因为在这些情况下,母乳可能被感染,或者可能通过破损的乳头传播病毒或细菌给宝宝。
如果妈妈患有其他严重的传染病,如肝炎或者肺炎,也需要暂停母乳喂养,以免通过母乳传播给宝宝。
妈妈身体不适需要用药的时候,也应暂时停止母乳喂养,因为某些药物可能会通过母乳进入宝宝体内,对宝宝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这种情况下,妈妈应该等到病情恢复,并在医生指导下停用或更换药物后,再恢复母乳喂养。
对于患有消耗性疾病的妈妈,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控制母乳喂养的时间,以确保自身的营养充足,并保证充分的休息。
(防城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叶小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