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外孕属于妇产科常见急腹症之一,近些年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重复发生宫外孕的病例也随之增加。为什么会出现宫外孕?一旦发现,又该如何正确处理,保障患者生命安全,降低复发风险?
发生宫外孕的原因
宫外孕,也称异位妊娠,指受精卵着床在子宫腔以外的地方,如输卵管、宫颈、卵巢、阔韧带等,以输卵管妊娠最为常见,占宫外孕的90%,宫外孕发生的病因如下:
慢性盆腔炎:慢性盆腔炎是引发宫外孕的危险因素,其中以输卵管炎最为常见,导致管腔狭窄,受精卵进入子宫腔内通路受阻,只能停留在输卵管内,诱发宫外孕。
受精卵游走:受精卵经宫腔或腹腔进入输卵管,卵子在一侧输卵管内受精,若移行时间过长,受精卵发育增大后,无法及时达到宫腔内,在侧输卵管内着床,引发宫外孕。
避孕方式不当:现代夫妻在避孕时,女性服用避孕药会造成机体激素水平紊乱,影响月经正常规律,损伤女性身体,还会影响输卵管壁功能,导致受精卵进入后无法在宫腔内着床,导致宫外孕。
输卵管发育不良或功能异常:出现输卵管过长、双输卵管、黏膜纤毛缺乏等情况,导致输卵管功能异常,使受精卵运行受阻在输卵管内着床,可能发生宫外孕。
多次人流:反复人流会对女性人体造成极大损害,甚至影响女性生育功能,增加宫外孕发生风险。
试管婴儿:调查发现,在接受试管婴儿的群体中,医生会通过人工操作将受精卵放置于宫腔内,等待3-4天后寻找合适位置着床,在这一过程中,受子宫内膜炎等因素影响,宫腔受到损伤,受精卵无法着床会进入输卵管内,继而引发宫外孕。
盆腔子宫内膜异位症、输卵管手术史、上环等都属于宫外孕高危群体,发生过宫外孕的患者再次出现宫外孕的概率也较高,需要及时监测,一旦出现相关症状,立即前往医院就诊。
如何治疗宫外孕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利用药物杀死胚胎的方式达到治愈目的。针对宫外孕早期患者,多采取药物治疗方式,主要药物为甲氨蝶呤,采用静脉给药或肌肉注射的方式,一般情况下,50mg肌肉注射1~2次,治疗成功率约85%~90%。使用该药物进行治疗时,患者必须确定无宫内怀孕、无内出血、无持续腹痛、肝功能正常,且每周会诊追踪直至血清hCG正常下降(<2000U/L)。与手术治疗相比,药物治疗损伤小,但可能导致胚胎在原位极化、输卵管堵塞,影响生育功能,对有生育要求的患者适用性不高。
手术治疗
针对有腹痛、内出血、血清hCG水平较高或孕囊内有心跳的患者,或者治疗过程中宫外孕破裂的患者,一般采用手术治疗方式,主要为腹腔镜手术、剖腹手术、输卵管造口术或输卵管切除术。
腹腔镜手术,一般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在患者肚脐下1~2cm处做一个横向切口(10mm),利用鞘卡进行腹腔穿刺后建立CO2气腹,将气腹压力控制在10~15mmHg。随后,利用腹腔镜探查患者子宫及附件,在两侧下腹分别创建1个副操作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清除胚胎,再利用腹腔镜观察是否彻底清除干净,防止胚胎组织滞留。最后,利用电凝止血方案进行干预,使用常规抗生素3-4天进行抗感染治疗,该方法可有效避免止血导致患者宫腔狭窄、降低输卵管粘连发生率,提升术后恢复速度和效果。
剖腹手术为传统手术方式,可彻底清除病灶,保留输卵管,但会对患者身体造成严重损伤,且术后恢复效果不佳,可能造成盆腔脏器粘连,影响后期妊娠,随着近些年腹腔镜手术方案的不断发展,剖腹手术应用频率逐年下降。
输卵管造口术适用于输卵管伞端梗阻患者,输卵管切除术适用于输卵管破裂严重,且伴有失血性休克的患者,都是临床常用术式,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确定科学适宜的手术方案。
另外,部分无活动性出血,或血清hCG1000U/L以内的患者,可采用期待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再选择具体治疗方案,最大程度保障患者身体健康,促进患者恢复。
(柳州二空医院 韦奕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