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的病因和症状
慢性胃炎属于临床比较常见的一类消化道疾病,整体的发病率随者年龄的增加会提高,发病高峰年龄在40-60岁之间,且男女发病没有差异。我国该病的发病率相对较低,在内镜检查下程度大多是轻度。经常饮酒且吸烟的群体是此病的多发人群,病情严重时会造成食管糜烂以及胃糜烂发生。
该病的主要病因包括口腔与幽门螺杆菌出现感染以及饮食和日常生活的不规律等,在消化内科里面慢性胃炎是非常多见的一种疾病类型,在所有的基础胃病里面慢性胃炎发病率最高。
慢性胃炎发病患者基本之前都会出现过急性的胃炎疾病,若是没有进行规范有效的治疗,就很容易造成慢性胃炎以及萎缩性胃炎的发生,并表现出非常剧烈的腹部隐痛、日常食欲减退以及胃酸反流等临床症状,从而严重威胁患者的整体生活质量。患者早期病症并不明显,大部分患者对该病了解程度不深,等到了后期病症比较严重时才开始治疗。
慢性胃炎的治疗方法
慢性胃炎在临床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第一点就是积极的查找患者病因,根据具体病因予以对症治疗,包括根除HPV以及促进胃肠动力等;第二个就是药物治疗;第三个是饮食管理。
整体而言,慢性胃炎的整体治疗要按照个体化的治疗原则,通过不同的机体病状以及病理变化选择针对性的治疗。举例子来说,大部分成年群体的胃黏膜都会出现轻度的非萎缩性胃炎,比如说幽门螺旋杆菌出现阴性但是没有发生糜烂,也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就可以选择饮食管理不进行药物干预。但是如果患者的慢性胃炎症状已经累积到了机体胃黏膜的全层,或者是通过胃镜下的病理活检表明出现炎症细胞的整体浸润以及发生癌前的变化,就需要尽快进行临床治疗,并在后期定期复查。
慢性胃炎的整体护理
建立患者档案:在患者入院时,接待的护理人员一定要态度温和且热情,并主动引导其了解医院的整体环境,防止由于环境过于陌生造成负面情绪出现。并对患者进行全面检查,收集其基础信息,主动进行交流,并对之后可能会出现的很多问题予以详细讲述,从而建立一个和谐融洽的临床护患关系。
健康知识宣教:护理人员制定关于慢性胃炎的相关宣教手册,并给患者介绍关于自身疾病的对应危害以及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使患者能够了解自身病症,在治疗过程中保证自处于良好状态,提高治疗积极性。
住院指导:主治医生和护理人员要一起讨论并分析慢性胃炎发生的主要因素和具体机制,并制定有效预防该病的一个综合管理手段。内容包括:对住院患者的实际病情做到准确详细的掌握,并对患者的具体用药次数及时间等予以准确记录,并按医嘱进行用药,并将患者的实际病情当作依据,对治疗方式予以适当调整。如果患者没有较高的临床治疗依从性,就对其家属予以共同宣教,让家属一起协助干预。
饮食护理:为患者合理安排饮食,保证饮食清淡,减轻患者胃肠道负担,避免食用生冷、辛辣以及油腻等比较重口的食物,平时不要摄入太多的盐分,规律饮食不能暴饮暴食,养成细嚼慢咽的好习惯,保证食物与唾液可以充分混合之后然后在咽下。
心理护理:因为该病要有很长时间的一个治疗过程,还会对患者的日常饮食行为进行干预,所以患者就经常会出现很多的负面情绪,所以护理人员就需要对其予以专门的心理护理,来帮助患者缓解负面情绪,让其可以用更加积极的心态来面对治疗过程。
出院指导:如果患者在出院以后还要继续服药,就要提前指导其在用药之前,全面仔细的了解药品说明书,不要私自吃对机体胃粘膜会产生损伤的药物。还要保证规律生活,切忌熬夜劳累,并尽量的戒烟戒酒,养成一个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建立医生和患者的微信群,方便他们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提醒其按时复查。
(柳州市解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胡菊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