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慢性病防控,细心呵护身体健康。你在什么时候突然意识到身体健康非常重要?
“百度搜自己的症状的时候”“生病要花很多钱的时候”……民以食为天,但很多人对于吃饭这件事并不是很重视,尤其是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能对付一口是一口。其实,吃好一日三餐与我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
什么是慢性病
慢性病是指疾病发展缓慢、持续存在且长期存在的一类疾病,与急性病不同,慢性病通常具有长期持续的特征,其病程可能延续数月甚至数年。此类疾病虽不构成传染,但发病原因隐蔽,致病原因复杂,一旦无法针对患者的慢性病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干预和治疗,无论是从社会经济层面上还是患者的日常生活上,都会产生一定的危害。
常见的慢性病
心脑血管病是以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为主要特征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也是50岁以上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冠心病,高血压,脑卒中等也常见。
临床中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主要有肥胖症,糖尿病,痛风,骨质疏松等。呼吸系统疾病,常见的有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肺心病等。慢性病如同一把“慢刀子”,在人们未察觉时将身体的防线慢慢剥离,不同程度地影响日常生活,给患者的生理和心理上带来双重打击。影响健康的因素如下图:
行为和生活方式中最重要的部分是饮食。慢性病有其发展规律,且慢病的发生是一个缓慢的过程,知晓慢病的危险因素,在日常生活中就要注意避免这些因素,就是对自己健康的最大保护,那么我们该如何健康饮食呢?
哪些活动会对营养造成影响?如何补充?
1.体育运动:经常锻炼的人和体力工人会大量丧失体内的脂肪以及蛋白质,因此此类人群需要多摄入一些碳水化合物。2.熬夜:所消耗的营养成分会比较多,比如维生素A、维生素B族、磷脂、蛋白质。3.抽烟:对抗尼古丁等毒素对人体的危害,需要更多的抗氧化剂。
主张增加粗粮,精米精面应减少
粗粮中的膳食纤维含量丰富,适当的吃可以促进肠道蠕动,防止便秘等,都是很好的选择。比如小米,燕麦,玉米,高粱,荞麦,各种豆类,都是很好的选择。推荐食用杂粮饭,可以有效的氨基酸互补,比如白米搭配黑豆,荞麦或者高粱,玉米,燕麦,都是可以的。平时推荐细粮1份,粗粮3份至4份。
血脂高的人应该在限制胆固醇摄入的同时,限制膳食中饱和脂肪酸的摄入。为满足日常必需的营养需要,还应注意控制总能量的摄入;合理选择各营养素的成分配比。戒除烟酒,坚持有规律的中等强度运动,除了饮食之外,更重要的是控制体重。
糖尿病患者要运动平衡,合理用药,血糖控制,体重达到或维持健康;膳食摄入的总能量要达到体重管理的目标,其中碳水化合物的比例为45%~60%,脂肪的比例为25%~35%,蛋白质的比例为 15%~20%。
主食定量,粗细搭配,全麦杂豆各占 1/3,适量吃红肉对人体有益,但过量吃会引发多种疾病,建议每周吃红肉不超过 3次,尽量以白肉代替,如鱼肉或鸡、鸭等;多吃蔬菜、水果适量种类、颜色要多样。
推荐植物油,低温烹调,健康成年人每天烹调的油脂应在25克以内,食盐应在6克以内。高血压患者减少吃盐,并且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改变烹调方法,使盐的使用量减少。其它佐料,酸甜辣麻等均可入味。2.调料少放,盐调高即可。除了烹调用盐外,更多的是来自于高盐佐料,如酱油、黄酱、辣酱、豆瓣酱、榨菜等。减少传统腌制品的食用。3.烧菜时加盐,最好用有计量单位的器皿,如盐勺之类的,做到心中有数就可以了。4.注意查看食品标签,了解吃了包装好的食品,盐分含量是多少。5.在外就餐时,应尽量少加盐,并告知服务人员饭菜制作时不可口味太重。6.多吃新鲜的蔬菜。目前,市场上四季都有新鲜的蔬菜,不受季节限制,吃多少算多少。
(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药学部 陈昭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