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早产儿最容易出现呼吸问题,这是因为早产儿的肺部还没有发育成熟,缺乏一些活性物质,使得宝宝不能够正常的呼吸。而呼吸问题是早产儿遇到的第一个挑战,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挑战。
新生儿呼吸困难表现形式
呼吸急促:当新生儿的呼吸次数超过60次/分的时候,会称为呼吸急促,严重时呼吸频频率可达80~100次/分或以上,而引起呼吸频率增快的原因有很多种,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疾病及发热等情况,都会导致宝宝出现呼吸急促。
呼吸减慢:呼吸次数低于20次/分,叫呼吸减慢,一般是呼吸中枢受抑制的时候出现的症状,最常见的便是呼吸抑制剂、颅内出血、呼吸衰竭晚期等。而新生儿的呼吸频率由增快转为减慢,是最为严重的呼吸衰竭的一种表现,提示病情较为凶险。
呼吸暂停:呼吸在短时间内出现停止的现象,其严重程度视与呼吸停止的时间、频率有关。而早产儿的呼吸中枢发育并不成熟,所有呼吸暂停比较多见,尤其是胎龄越小的早产儿,发生的几率更高。
其他表现:新生儿的呼吸中枢并未完全发育成熟,使得呼吸调节功能并不完善,尤其是早产儿中,能够发现宝宝的呼吸频率并不规律,呼气与吸气间歇不规律,深呼吸与浅呼吸相互交替。
早产宝宝产生呼吸问题的原因
掌控呼吸的神经中枢功能发育不成熟:该功能的不成熟,会导致宝宝的呼吸出现不规律的情况,严重时可能会导致宝宝出现呼吸暂停的风险,尤其是早产儿发生呼吸暂停的风险加高。当宝宝出现呼吸暂停的时候,会出现缺氧的现象,需要立即采取急救措施。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缺乏:我们的肺部的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能让肺泡保持扩张,当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存在缺乏的时候,会导致宝宝出现呼吸窘迫,这是早产儿面临的最大的呼吸系统疾病。
其他不足:早产儿的呼吸储备功能比较差,早产儿的呼吸肌力量不足,容易产生疲劳,胸廓容易出现凹陷;早产儿机体免疫功能较差,易出现呼吸道感染等风险。
常见的呼吸问题
呼吸暂停:呼吸暂停时间超过20秒,同时还存在心率减慢,低于100次/分,或出现青紫、肌张力低下等症状。相关研究调查显示,早产儿发生呼吸暂停的机率达到20%-30%,其中极低出生体重的造成的出现呼吸暂停的机率甚至达到50%,超低出生体重儿几乎都存在呼吸暂停。
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是早产儿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早产儿在出生后的数小时内,会出现越来越严重的呼吸困难。早产儿的胎龄越小,越容易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这是因为,胎龄到达24周左右的时候,机体中的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才开始缓慢合成,当胎龄达到35周的时候会加快合成的速度,因此,早产儿的胎龄越小,说明机体的肺泡表面活性物质越缺乏,使得早产儿越容易发生呼吸窘迫。
早产儿宝宝护理注意事项
注意保暖:我们需要对室内的温度和湿度调节在适宜的温度中,室内温度应在20-25℃,宝宝的被窝温度应在30-32℃,房间内的湿度控制50%-60%;同时我们需要经常开窗通风,避免细菌的滋生。对于一些体重低于2.5千克的早产生,尽量减少洗澡的次数,原因在于早产儿皮下脂肪较少,容易着凉,我们再更换尿布的时候应该加快速度,避免宝宝受凉。
精心喂养:其实早产儿的体重增长还是比较快的,所有,家长需要给宝宝提高足够的营养,最好能够进行母乳喂养,能够促使宝宝的体重增加;一些早产儿会与妈妈分开,住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例,妈妈可以通过使用吸奶器提取母乳,对宝宝进行母乳喂养。
按需哺乳:一般情况下,早产儿的吃奶量,都是根据体重来确定,大约每千克体重需要的奶量在150-180毫升作用,像2.5千克重的早产儿,每天吃350~450毫升吗母乳;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按需哺乳。在吃奶的过程中,尽量避免呛奶的发生。
防止感染:早产儿的体质较差,容易受到病菌的侵袭,我们需要注重卫生保护,我们在接触前最好能够清洁双手,早产儿使用的物品,如:衣物、奶瓶、奶嘴等需要经过一定的消毒,能够有效预防细菌的感染。如果家庭成员存在感冒,尽量少于早产儿接触,避免宝宝受到病菌的侵袭。
保持安静:对于早产儿,我们在日常护理的过程中,尽量做到轻柔,保持安静,尽量减少大声喧哗,同时减少刺耳的声音,避免对早产儿造成惊吓。
黄疸:早产儿的黄疸情况会比足月儿更加明显一些,而黄疸出现的时间比较早,持续的时间比较长,黄疸的数值较高,家长需要及时前往医院,听从医生指导,控制黄疸。
(玉林市陆川县人民医院 吕永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