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肺结核
根据《结核病分类(WS196-2017)》的相关标准,我国对于结核病主要分为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活动性结核病、非活动性结核病三种。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肺部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可引起肺组织、器官、支气管、胸膜病变。肺结核的主要传播源为痰中带菌的肺结核患者,通常为活动期肺结核患者,而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非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传染风险相对较低。肺结核在我国属于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该病在我国传染病中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都位居第二,可发生在各个年龄段的人群中,并且全国各地都有流行。总体来说,90%的结核病发生在15岁以上人群中,且有9%发生在HIV感染人群。
肺结核的发生原因
人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是引起肺结核的主要原因。健康人群如果近距离接触过活动期肺结核患者,那么就很有可能吸入了活动期肺结核患者说话时排出的带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从而导致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并且若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加重,将发展为肺结核。而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之后是否发展为肺结核,与人体的免疫力、结核分枝杆菌的数量以及致病能力等因素有关。
一般来说,健康人在感染结核分枝杆菌之后,身体的免疫系统可以消灭大部分的结核分枝杆菌,但是可能有少数的结核分枝杆菌仍旧为未被消灭且长期处于休眠期,这个时候我们处于潜伏期,通常不会引起肺结核。但是肺结核易感人群如果感染结核分枝杆菌时,免疫系统不能有效清除结核分枝杆菌,导致结核分枝杆菌在体内大量繁殖,从而引起肺部感染,引起咳嗽、咳痰、咯血等症状,持续进展可能发展为活动性肺结核。肺结核具有较高的传染性,一般来说痰涂片阳性患者,可以造成肺结核的传播。
需要注意的是,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并不意味着会发展为肺结核,并且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期间,不会造成疾病的传播。但是一旦我们的免疫力下降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可能发展为活动期肺结核,导致肺结核的传播。
肺结核的传播途径
肺结核的主要传播途径为飞沫传播。例如活动期肺结核患者大声说话、咳嗽、打喷嚏或者是唱歌时,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散播在空气中,可停留数小时,如果我们吸入了含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极有可能发生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而其他途径引起的肺结核传播者非常罕见,例如喝了带有结核分枝杆菌的牛奶引起的消化道感染、患有肺结核孕妇经胎盘造成的母婴传播、经皮肤伤口感染等情况发生率极低。
哪些人是易感染人群
虽然我国人群普遍易感结核分枝杆菌,但是在免疫力低下人群中的发生率更高,例如婴幼儿、老年人、慢性病如糖尿病、恶性肿瘤、艾滋病患者;健康人群如果发生其他疾病,造成免疫力下降时,也可能发生肺结核。
预防肺结核的有效措施
为了预防肺结核的发生,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①避免到人群密集区域,如果要到人群密集区域、封闭拥挤区域时,最好穿戴口罩。同时要避免和肺结核患者,特别肺结核涂阳患者接触,如果不能避免,可以使用适当的防护装备,例如N95口罩等。对于肺结核涂阳患者亲密接触人群,可以到当地结核病防治机构进行痰检及胸片检查,从而尽早发现肺结核。
②疫苗接种:目前临床研究发现,卡介苗再次接种可以有效预防青少年持续性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并且在HIV阴性潜伏期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者的应用,可以避免患者发展为活动性肺结核,这也为肺结核的临床预防带来新的方向。卡介苗接种可以预防儿童发生结核性脑膜炎,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新生儿在接种卡介苗之后,仍旧需要注意做好预防隔离,避免与肺结核患者的接触。
③预防性化学治疗:对于肺结核易感人群,例如艾滋病患者、肺结核亲密接触者、糖尿病、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营养不良人群,如果确定存在结核潜伏感染,我们预防性抗结核治疗,能够有效预防肺结核的发生。但是总体来说,日常预防中主要是以戴口罩为主,尤其是在和别人说话时,最好保持一定的距离,预防肺结核的发生。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武鸣医院 黄育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