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女士29岁,因为最近3年失眠,最早出现月经量少,最近俩个月干脆“大姨妈”也不来了,朋友们也发现她皮肤越来越晦暗无光,情绪越来越易烦躁易怒。
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到黄女士3年前正准备谈婚论嫁的男友出轨了,导致她精神受挫,狠心分手的她开始彻夜不眠,逐渐出现上述表现。了解病史后,再通过一系列检查发现双侧卵巢窦卵泡才4个,子宫内膜厚度不到7毫米。医生跟她说,目前她卵巢功能出了问题,必须做好心理、生活习惯、中药调理的准备,才能看到“崭新”的自己。
什么是卵巢功能减退
卵巢功能衰退会经历3个阶段,在此期间身体会发出一些信号,提醒我们要注意。
第一阶段为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OR),此时卵巢内卵母细胞减少和(或)质量下降,身体主要表现为生育能力下降,不强调年龄、月经周期改变等因素,例如20岁的年轻女性也有卵巢储备功能减退的可能。
再发展下去进展为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和卵巢早衰(POF),指的是女性在40岁以前出现月经异常乃至闭经症状。DOR是卵巢早衰的初始阶段,卵巢早衰是DOR的终末阶段,如果在疾病早期进行干预,DOR的进展是可以被适当延缓的。
卵巢功能减退的症状
月经改变
女性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就是月经,可能会先后出现月经周期缩短、经量减少、周期不规律、月经稀发、闭经等。
从卵巢功能下降至卵巢功能衰竭,可有数年的过渡时期,每个人的症状都可能有差异性。少数女性可能出现无明显诱因的月经突然终止。
促性腺激素水平升高
针对促性腺激素水平的检查,我们至少需要检测2次血清基础FSH>10U/L(DOR)(DOF中FSH>40U/L)(在月经周期的第2-4天,或闭经时检测,2次检测间隔4周)。
雌激素水平下降相关症状
雌激素降低身体呼救信号会出现潮热出汗、生殖道干涩灼热感、性欲减退、骨质疏松、骨痛、骨折、情绪和认知功能改变、心血管症状和心律紊乱等,由于身体不适,许多女性会出现失眠、烦躁情绪。
生育能力减低或不孕也是常见症状
由于偶发排卵,仍然有5%-10%的妊娠机会,但自然流产和胎儿染色体畸变的风险增加。除了以上这些症状,还有一些伴随症状可能会发生,例如,智力障碍、肾上腺和甲状腺功能减低等,所以女性一定要关注卵巢健康。
为什么会出现卵巢功能减退
除个人体质、遗传、自身免疫性因素等主观原因,手术因素也占一部分原因,此外,环境污染、生活习惯、心理状态等也会增加卵泡的消耗数量,加快卵巢衰退的速度。上面黄女士就因为精神心理压力过大导致卵巢功能减退。
中医药如何防治卵巢功能减退
中药补肾精
卵巢功能衰退中医古籍中没有对应的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学月经先期、血枯、年未老而经水断等范畴。《内经》指出,肾藏精、主生殖,肾气在月经产生中起主导和决定作用。“肝肾同源”“女子以肝为先天”,故治疗卵巢功能减退,用药与滋肾填精,疏肝理气密切相关。现代研究发现,使用补肾类中医具有类雌激素作用,可抑制颗粒细胞凋亡导致的卵泡异常闭锁,抑制对卵巢的免疫因素及氧化应激等损害,改善神经内分泌功能、促使卵泡发育。
针灸护卵巢
从中医角度,女性正常月经来潮与子宫、卵巢、性腺轴有关,而该轴的正常运行与女子胞、天癸、冲脉等脏腑经络密切相关,针灸通过不同的手法刺激相关穴位、经络以达到“补肝肾、调冲任、安神志”的目的,从而改善卵巢储备,调节内分泌,改善不适症状,延缓衰老。相关研究显示,针灸可改善局部卵巢血流,可重新唤醒“沉睡的卵巢” 。
药食同源护健康
中医向来提倡药食同源,药膳也能顾护卵巢健康。古籍中的当归生姜羊肉汤,具有益气补血、温中祛寒的功效,尤其适合寒凉体质女性。用法:将当归10g、生姜30g、羊肉500g,羊肉洗净切块,炖煮2小时,吃肉喝汤。另外有枸杞红枣乌鸡汤:用法:枸杞30g、红枣15g、适量姜片,也可以加入适量党参,乌鸡清洗后一起放入汤煲中煲2-3小时。
(南宁市中医医院 刘春芬 易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