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脏病(CKD)是指各种慢性肾脏病进行性进展,引起肾单位和肾功能进行性不可逆的丧失,导致以代谢产物和毒物潴留,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以及内分泌失调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是肾内科常见的疾病,病程较长,易与心血管、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发生关联,并发症类型繁多,危害极大,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不良影响。CKD和患者的饮食习惯及饮食结构存在较大关联,且治疗期间容易发生营养不良等相关并发症。因此,在进行CKD对症治疗的同时,需加强患者的饮食营养管理。
常见的饮食误区
患有CKD的病人常常会采用饥饿疗法对自己的肾功能进行保护,同时还有可能会采用不吃盐、少饮水、多喝骨头汤等方式进行进补,患者们还会采用多吃素食的方式,希望以此来对自己的身体功能进行保健,并期望以此来调节肾功能。因为患者们认为骨头汤、素食这些食物不会对自己的身体造成过大的负担。但是事实上,这些想法都是错误的。
如何进行饮食干预
低蛋白饮食
蛋白质在进行分解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尿素和其他的化合物,这些降解的产物大多数都会被肾脏清除,并且会从人体的尿液中排出。但是当人体的肾功能出现损伤,功能下降时,这些副作用产物就会在血液中蓄积,并且逐渐对其他的器官功能造成损害。而减少蛋白质的饮食,不但能够有效的减少尿毒症的毒素,还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肾脏血流动力学。低蛋白饮食管理包括减少非优质蛋白及适量增加优质蛋白的摄入。优质蛋白含必需氨基酸种类全,人体利用率高,同时产生的含氮废物少,对肾脏负担小等,专家建议至少 50% 来源于优质蛋白质,为了避免总蛋白质摄入过量或优质蛋白质摄入不足,可适当选择低蛋白质主食代替传统主食。蛋白质总量则根据慢性肾脏病的分期决定,具体蛋白推荐量见下表;同时在蛋白质控制的情况下,热量的摄入需要维持在30-35 kcal /(kg?d)。
低盐饮食
食盐主要就是指氯化钠,存在肾脏方面疾病的患者由于钠排泄障碍而导致的高血压疾病以及水肿是他们必须要限制盐的摄入的主要原因。我国行业标准建议,各个时期的CKD患者日常食盐的摄入应该低于5g/d,5克的食盐大致与25毫升的酱油、15克的黄酱中含有的盐的含量接近,日常生活中也就是一啤酒瓶盖那么多的精盐或者2个咸鸭蛋那么多。盐不止包括日常中在做饭时放入的盐量,还包括有调味品中的味精、番茄酱、耗油、酱油等隐形的盐分;腌渍品中咸鱼、腊肉、香肠、咸菜、榨菜;加工肉制品中香肠、火腿、培根、肉丸、猪肉脯;包装食品中果肉脯、饼干、汉堡、糕点等。在日常的生活中CKD患者可以采用减小盐勺的大小;尽量利用发挥食材本味的烹饪方法,例如蒸、炖等方法进行烹饪;巧妙的利用葱姜蒜以及胡椒等调料进行提味以及菜品出锅前放盐和减少外出就餐频率等方法对盐分的摄入进行控制。对于需要服用利尿剂的患者,需要注意对血清钠的检查,当出现血钠较低的情况时可适当增加盐分的摄入。
低嘌呤饮食
嘌呤的主要代谢产物是尿酸,当机体中的血尿酸数值升高时,不但会对肾脏造成损伤,也有可能会导致急性痛风情况的发作。含有嘌呤较为丰富的食物主要包括有动物的内脏、肉馅、肉汤、鱼虾等海鲜、鹅、鸡、酵母;含嘌呤中等的食物有猪、牛及绵羊肉等肉类,黄豆及豆制品、菠菜、豌豆、蘑菇、扁豆、芦笋等菜类;而牛奶、鸡蛋、精白面粉、米、白菜、萝卜、芹菜等食物中基本上不含有嘌呤,所以CKD患者日常可进食这些不含有嘌呤的食物,而对于嘌呤含量较多的食物则需要尽可能做到少食用甚至不食用。
低脂饮食
高血脂可引起肾脏病变和肾小球硬化,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肾病患者提倡应用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鱼油,忌食蛋黄、虾、蟹、肥肉、动物内脏等。可选择的低脂食物有牛肉、羊肉、鸡肉等精肉类;芦笋、茄子、瓜、西红柿、卷心菜、花椰菜、黄瓜、胡萝卜、白萝卜等大部分蔬菜;新鲜水果及脱脂乳制品等。
(百色市西林县人民医院 童锡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