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饮食中,钙是很重要的一种营养成分。身体对钙质的需求量比较大,而且人年纪越大,体内的钙质就会越少,所以就会出现缺钙症。如果是轻度缺钙会导致手脚抽筋,晚上盗汗,如果是重度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症,骨质疏松高危患者如果遇到撞击、摔倒,都有可能导致骨折。所以,骨质疏松患者必须科学补钙。
骨质疏松常见病因
更年期骨质疏松:女性的雌性荷尔蒙会对骨骼的新陈代谢产生影响。女性在绝经后,由于体内的雌激素含量减少,对破骨细胞作用减弱,使得破骨细胞变得异常活化,从而加速骨细胞的分解和吸收,使骨量减少和丢失,造成骨孔增大,最终发展为骨质疏松症。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老年人体内荷尔蒙水平降低,在促进破骨细胞的时候,会对成骨细胞产生抑制作用,从而导致骨量下降。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对养分的吸收能力会下降,内脏的功能也会下降,这就造成人体内的维生素D不足,长期处于负钙质失衡状态,从而造成骨骼质量下降。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导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原因还不清楚,主要是由于骨代谢调控出现紊乱,例如骨吸收增多,也可以是由于青春期的发育过程中,骨突增、骨形成与吸收之间的平衡被破坏,也可以是由于儿童的钙质代谢出现了问题。
骨质疏松的主要症状
骨痛 出现骨质疏松症时,会出现的是腰部和背部疼痛。这种疼痛会从脊椎开始蔓延到身体的每一处,骨质疏松症病人平躺或者坐下,这种感觉会减弱。如果是在站着或者久坐或者是后伸的时候,这种情况就会加重。而且这种痛苦也有一定的规律性,白天的时候很轻微,晚上的时候或者早上的时候很严重。
脊椎畸变 除骨疼外,大部分病人还会有脊柱扭曲,比如身高变矮、驼背、胸廓有畸形,肺活量和最大通气量明显降低,还有可能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严重的骨质疏松症会对胸椎和心肺造成压力,从而引起心悸、胸闷等不正常表现。病情较重的病人还会出现呼吸困难、气短、肺活量减少等症状。一旦出现上述的不良反应,就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疾病的发展,降低对人体的伤害。
容易骨折 骨质疏松症会导致血液中的钙质降低,从而使患者腿部经常出现痉挛;青春期的孩子,身体长得快,容易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所以会经常出现腿疼,甚至是骨头断裂的情况。当患者在咳嗽、打喷嚏、大笑、弯腰抱孩子、屈身捡拾物品或扭动身体时,都可能发生骨折。骨质疏松所致的脆性骨折以髋关节、脊椎和手腕为多见。
骨质疏松高危患者如何科学补钙
食物补钙 在生活中,有许多富含钙的食品,骨质疏松高危患者可以从食品中补充钙,牛奶被公认为最好的钙源,可以每天喝牛奶来进行补钙,据调查,100 ml的牛奶中就包含120 mg的钙,推荐骨质疏松高危患者每天喝300至500 ml的牛奶,不过凡事都有正反两面,牛奶中的磷含量相对较高,过量的摄入会影响钙吸收,而且对于老年人来说,喝太多牛奶还会引起老年性白内障,所以,除了喝牛奶之外,还需要吃其他食物来补充钙,如虾米、虾皮、豆制品、坚果等。
药物补钙 骨质疏松高危患者要适当补钙,一般情况下,病人每天的钙摄取量在1000-2000毫克之间,可以通过药物进行补钙,在临床中,钙剂的种类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碳酸钙,它的含量相对较高,已经被广泛使用;柠檬酸钙更适用于有肾结石危险骨质疏松高危患者。此外,还可以服用阿法维生素D软胶囊、骨化三醇软胶囊等双磷酸化合物,通过抑制破骨细胞,延缓骨量流失,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正确把握补钙时间 骨质疏松高危患者最好是在两餐之间补钙进行补充,平时吃的一些食物,如蔬菜、瓜果等,以及肉类等,都会与钙质形成沉淀,从而影响钙质吸收,引起肠胃不适。在补充钙质的时候要注意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D具有促进身体对钙的吸收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通过饮食来补充,同时还可以多晒一些阳光。由于多晒阳光能够促使体内产生活性维生素 D,而活性维生素D又是钙的主要成分,对钙的生成和吸收都有很大的帮助。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东人民医院 周婉芹 邓健英 谢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