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扁平足
人体正常的脚底形态时呈自然的弓形。如果脚底形态基本无明显足弓,站立时,脚底内侧又可直接接触地面,这种既是标准的扁平足。
扁平足在临床上又被称为“平足畸形”,是指先天性或后天性病因所导致的足内侧纵弓低平或消失。一般扁平足人群,通常会伴随后跟外翻、前足外展畸形问题。虽然扁平足无明显症状表现,但少数人群会伴有足踝部疼痛等症状,此类情况亦可将其称为“平足症”。
扁平足的原因
扁平足的发生一般是由先天或后天因素引起的足踝部肌腱、肌肉或韧带功能不全,骨骼结构异常,导致异常的足弓生理结构,使足弓塌陷,从而形成扁平足。
先天性扁平足:
遗传:如果父母双方有一方,或双方患有扁平足,即可提高子女的遗传概率。
跗骨联合:跗骨联合是一种少见的骨骼发育畸形,原本独立的跗骨骨块长到了一起,从而使跗骨之间的关节活动度降低甚至消失。其中跟距跗骨联合及跟舟跗骨联合最为多见。
副舟骨:正常情况下,胫后肌腱会经过舟骨的内侧面下方,而副舟骨则会迫使胫后肌腱走形于副舟骨内面上方,且较为牢固。
后天性扁平足:
后天性扁平足多半是由胫后肌腱功能不全、骨与韧带损伤、足骨与关节的病理性破坏等多种原因引起。同日常走路习惯、骨关节病变、神经肌肉病变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因后天因素引起的扁平足者,平日里一定要多注意走路姿势,改善生活习惯,保护好关节健康,以免引起此类病理性扁平足。
扁平足的症状
大部分扁平足患者均无明显症状表现。有症状者可表现为足中部内侧疼痛,并向脚踝及小腿内侧进行延伸,抬起脚后跟、步行或长时间站立时症状加重,足部休息时则症状减轻。同时,患者还可能表现为站立位足跟外翻、足纵弓低平或消失、足内缘饱满、舟骨结节向内突出、外八字步态等,因此,患者的鞋后跟内侧缘,很容易出现磨损情况。
扁平足治疗及矫正
治疗:
缓解扁平足所引起的足部疼痛问题,可外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以达到缓解症状的作用。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扁平足一般不建议采用甾体类药物进行局部注射,此类治疗方法很有可能进一步削弱扁平足人群的肌腱功能,综合收益不大。
矫正:
支具矫正:扁平足在不同阶段中,可以选择不同的矫形支具。其中足弓垫仍是目前最为常用的扁平足矫形支具。扁平足人群如果存在轻度畸形且畸形状态柔软时,可使用半刚性的足弓垫对其进行良好的矫正作用。
练习矫正:日常生活中,除了要减少负重、控制体重、佩戴矫形支具以外,还可配合足部锻炼进行辅助性矫正。
①足底筋膜放松:保持坐位或站位,选择硬度合适的筋膜球(网球亦可)置于足底,并持续缓慢的先前后方匀速滚动,持续30秒。
②足趾抓取训练:保持坐位或站位,将足跟固定于地面,用足趾抓地或抓取毛巾,直至足趾或脚部发酸亦可停止。
③足内翻抗阻:用弹力带或弹性稍大的毛巾缠绕于足弓处,紧抓弹力带后向胸口拉拽,同时弓起足背,进行抗阻内翻训练。
④提踵训练:呈站立位,将足跟高高抬起,同时感受小腿后方发力。
⑤足尖步训练:提起足跟,挺胸抬头,尽量用足尖或前脚掌进行走动,步间距不宜过大,且行走要保持连贯。
手术矫正:对于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一些患者及严重的跟骨外翻患者,可采取手术治疗。
距下关节制动器:适合青少年患者,通过微创手术在跗骨窦内放置螺钉来纠正距下关节的外翻及前足外展。
跟骨内移截骨术:通过跟骨截骨后内移及下移来直接纠正跟骨外翻及纠正足弓低平。
副舟骨切除及胫后肌腱重建术:适合副舟骨及胫后肌腱功能不全患者。
扁平足者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避免穿着不合脚的鞋子,切勿长期负重行走。如果存在体型过胖的问题,应合理进行减肥锻炼,从而减轻足弓部的负担。当足部出现疼痛表现时,应立即停下休息,同时减少活动频率。平时可通过加强足部肌肉强度,缓解扁平足所带来的症状。
(广西壮族自治区江滨医院 蒋慧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