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3年09月01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运用中医调理糖尿病 - 数字报刊系统 中药怎么煮?怎么服用? 中医在治疗肝癌中的作用 运用中医调理糖尿病 针灸治疗小常识 运用中医方式开展急救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运用中医调理糖尿病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探索糖尿病的中医调理思路和方法。此次科普就针对糖尿病的中医调理思路与方法加以说明,希望能够增加公众对中医和糖尿病的认识。

糖尿病的中医调理思路

  思路一:辨证与辨病结合

  中医理论中将糖尿病称为“消渴”,认为其基本病机是阴津亏损、燥热偏盛,又以阴虚为本、燥热为标,阴愈虚而燥热愈盛,燥热愈盛而阴愈虚,两者之间常常互为因果,并波及肺、脾、肾三脏。所以中医调理消渴常以“三消”立论,在调理时也需重点解决阴虚燥热的问题。

  思路二:中药理论与药理、毒理相结合

  中药在改善糖尿病造成的“三多”症状时有很理想的疗效,但在降糖上有所欠缺,而中医可用于降糖的中药包括人参、白术、茯苓、黄芪、山药、葛根、白芍、地黄、枸杞子等30余种;可用于升糖的中药则包括生姜、柴胡、紫苏、龙胆草、龙葵、党参、鹿蹄草、杜仲等将近20种。所以调理时需充分应用有降糖作用的中药,同时避免食用有毒理的中药,来减轻肝肾的代谢负担。

  思路三:在调理中对糖尿病治疗与并发症改善一视同仁

  糖尿病如果治疗不善或未及时得到有效控制,就会导致各种并发症。所以中医调理糖尿病时,会同时关注中医宏观层面的症候与西医微观层面的病理变化,从而做到标本兼顾。无论是中医中“阴虚血少、燥热伤气造成的阴虚血必滞”,还是西医中糖代谢紊乱导致血液浓、黏、凝、聚的认知,都与中医中的血滞、血瘀状态十分相似。所以中医调理糖尿病时,还需重视改善糖尿病所导致的冠心病、中风、肾病、视网膜病变、白内障、耳聋、糖尿病肾病及糖尿病足的改善,因此在调理用药方上常选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的方法。

 中医采用的糖尿病调理方法

目前现代西医控制糖尿病常见的手段以严格控制饮食、人工注射胰岛素居多,针对糖尿病没有完全治愈的方法,仅仅能够通过一些措施加以控制。而中医调理糖尿病的方法,则因糖尿病症候的不同采取不同原则,并匹配具体的外治、生活方式改善加以实现。

  1.中医调理糖尿病的不同原则

  一是肺热津伤,这类症候最显著的特点是口渴多饮、经常跑厕所,而且在生活中常感到烦躁发热,爱出汗,所以需要采取清热润肺、生津止渴的调理原则;二是胃热炽盛,这类症候的患者即使吃很多也会很饿,还会出现口渴尿多、大便干燥的情况,在调理原则上适用清胃泻火、养阴增液;三是胃阴亏虚,患者不仅尿频量多,其尿液或是像膏脂一样浑浊,或者由明显甜味,此外还有肾虚、气血两虚的症状,调理原则以滋阴固肾为主;四是阴阳两虚,这种症候的患者主要表现在耳朵上,耳朵会由大量死皮,耳内耳垢也会明显增加,还会出现面容憔悴、耳轮干枯、腰膝酸软、阳痿或月经不调的情况,调理原则则以滋阴温阳、补肾固涩为主。

  2.中医调理糖尿病的外治方式

  中医调理糖尿病的整体原则以清热润燥、养阴生津为主,外治则将针灸作为主要调理方式。其针灸的主穴包括胰俞、肺俞、脾俞、肾俞、三阴交、太溪。其中胰俞是经验效穴;肺俞培补肺阴;肾俞、太溪滋补肾阴;三阴交滋补肝肾;脾俞健脾而促进津液的化生。配穴则因调理目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如上消配太渊、少府;中消配内庭、地机;下消配复溜、太冲;多食善饥配合谷、上巨虚、丰隆、中脘。实际治疗时会根据症状不同选择不同疗效的配穴。

  3.中医调理糖尿病的生活改善内容

  首先饮食上需要坚持三大原则:一为避免饮酒;二为避免纵欲过度;三为避免吃面食和咸味食物,可以适当吃一些粗粮或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还可将一些控制糖尿病的药物加入到饮食中,能够收获更理想的控制效果。

  其次是运动,中医认为糖尿病调理除了需要控制饮食之外,还需要适当配合运动进行,在运动方式及运动强度上,应结合患者身体素质灵活选择,而且要秉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使患者的身体过度疲乏。 (桂林市灵川县人民医院 杨俊玉)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