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也叫脑溢血,属于中风病的一种,指的是原发性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起病较急,并且病情凶险,好发于老年人群体,并且这部分人通常伴有高血压等疾病。那么脑出血应该怎么办?到底选择开颅手术还是微创呢?让我们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吧。
脑出血的类型
根据出血病因可以将其分为原发性脑出血和继发性脑出血,原发性脑出血指的是高血压性出血,少数患者为脑淀粉样变性及不明原因的脑出血;继发性脑出血指的是例如血管畸形、动脉瘤、凝血功能障碍、血管炎、妊娠等。根据出血部位分型,可以分为基底节区出血、丘脑出血、脑叶出血、脑干出血、小脑出血、脑室出血等类型。
脑出血的病因
大部分脑出血患者都伴随有高血压,常见病因是高血压合并细、小动脉硬化,其他病因包括脑动静脉血管畸形、动脉瘤、梗死后出血、烟雾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超重或者肥胖、长期抽烟酗酒等。
脑出血的症状
部分患者会出现说话困难、口齿不清晰、面部和四肢出现麻木、僵硬的感觉,还有部分患者会伴随视力下降、头痛、呕吐、意识模糊、行走障碍、尿便障碍、偏瘫、幻视、精神障碍等症状。
脑出血的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
脑出血患者在发病初期病情波动较大,应该给予患者持续性的生命体征监测、神经系统评估等,必要时吸氧,对于气道功能受阻的患者应该首先给予气道支持和辅助呼吸。脑出血后24小时内应该进行常规性心电图检查,并且根据患者的病情进行心电监护。脑出血患者可能会出现中枢性发热的症状,所以在入院后72小时内尽量保持体温正常。最后应综合管理脑出血患者的血压,并且分析患者出现高血压的原因,从而采取降压治疗。同时应该加强血糖管理,血糖值应该控制在7.7-10.0mmol/L范围内,超过该范围应该为患者注射胰岛素;低于范围内应该给予葡萄糖口服或者注射治疗。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包含两个方面,首先是止血药物,这类药物有氨基己酸、止血环酸等,但是药物治疗脑出血会增加血栓塞的风险,所以应该谨慎使用。
手术治疗
脑出血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清除血肿,降低颅内压,挽救患者的生命。其次是减少血肿对周围组织的影响,降低致残率。脑出血手术治疗主要有开颅手术和微创手术、脑室引流手术等。开颅手术的作用是将血肿清除;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局部麻醉风险低等优势;脑室引流手术常用于自发性脑出血患者,也可以用于伴随有意识障碍脑积水患者,目的是缓解颅内高压。去骨瓣减压术是治疗脑出血的最后手段,是在其他治疗方式无法采用的情况下采取的治疗手段。
开颅手术好还是微创好?
脑出血的外科治疗的核心在于如何应用最小的有创技术、最安全、最大程度、最迅速清除血肿。对幕上HICH患者,若出现严重颅内高压甚至脑疝,这时血肿量一般较大且较急,应紧急采取去骨瓣减压术和手术清除血肿;对幕上血肿(>30mL)可采用立体定向血肿穿刺术,并结合纤溶药物治疗,最后血肿残存量<15mL可明显改善预后;对幕上HICH患者,神经内镜要较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更好;脑室出血患者,采用脑室外引流术,可加快打通脑脊液循环通路;对于出血量>10 mL小脑出血合并脑干受压或梗阻性脑积水患者,开颅手术可以挽救生命;对重型脑干出血,手术治疗可以降低病死率;手术时机强调早期,发病6-24 h最好。
综上所述,面对脑出血,开颅手术与微创手术,各有优缺点,具体采取哪种治疗方式需要根据医生对患者实际情况分析而定。随着以立体定向和内镜手术为代表的微创技术兴起,脑出血的治疗效果也越来越好。立体定向,是一种精准定位方法,可以避开重要的脑组织和血管,对脑组织创伤很小的情况下,帮助医生更准确、高效地到达出血部位,完成抽吸动作,尽快地清除血肿,促进功能恢复。内镜手术则是在直视下直接清除血肿,安全性更高。随着微创手术定位方式的精确性与可视性的提高,微创手术适应症逐渐扩大。
(百色市德保县人民医院 农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