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性损伤(压疮)是一种常见的、可预防的慢性皮肤黏膜损伤,通常发生在长时间压迫的皮肤或黏膜造成的不断缺氧、缺血和组织损伤。体表的压力性损伤通常位于骨隆突处或受压明显处,黏膜的压力性损伤主要与医疗器械有关。
对高风险人群的风险评估
压力性损伤发生的高危人群包括高龄老年人、神经受损、过度肥胖、消瘦、贫血、糖尿病、发热以及因医疗措施限制不能活动患者,如手术室留置气管插管、胃管、尿管患者,石膏固定患者等。
压力性损伤危险因素评估表
评分在15-18分提示轻度危险;评分在13-14分提示中度危险;评分在10-12分提示高度危险;评分≤9分提示极度危险。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通过危险等级逐步地采取预防措施。
压力性损伤的预防
压力减轻和压力转移:鼓励患者适当活动,预防压力性损伤与各种并发症;对行动不便的患者,可采取定时改变体位的方法。改变患者体位时一般采用仰卧位、侧卧位,间隔时间不超过两小时,或每30分钟翻身一次,且动作轻柔,不可拖拽;可使用减轻压力的辅助工具,如压力分散垫、硅胶垫、电动气垫床、翻身床等。
皮肤保护: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摩擦;使用保湿剂,保持皮肤水分平衡,保持床面无异物,及时修剪患者指(趾)甲。
加强营养:缺乏神经支配或营养不良的病人,注意增加高蛋白、高热量、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同时控制好血糖。
教育和培训:患者、家属和护理人员需接受压力性损伤的预防与正确护理培训。
压力性损伤临床分期及治疗要点
1期压力性损伤:皮肤完整局部皮肤完好,出现压之不变白的红斑。治疗目标是保护皮肤 ,促进血运。治疗措施是加强翻身与检查皮肤情况,改善受压部位的摩擦力,保持受压部位干燥清爽。
2期压力性损伤:部分表层皮肤缺失伴真皮层暴露,伤口创面呈粉色或红色、湿润,也可表现为完整或破损的浆液性水疱。治疗目标是促进上皮爬行,保护新生上皮组织。治疗措施包括:对直径小于1cm的小水疱,未破部位需要避免摩擦,让其自行吸收;对直径大于1cm 的大水疱,局部消毒后,使用5号针头穿刺水泡吸出液体后进行包扎。敷料每日更换。③ 对浅层溃疡,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去除残留的表皮破损组织,使用碘伏消毒。
3期压力性损伤:真皮损伤,坏死溃疡,无筋膜,肌肉,肌腱,韧带,软骨或骨暴露。治疗目标是清除腐肉,减少溃疡 ,选择合适的敷料溶痂、清创、促进肉芽生长或植皮,控制感染。治疗措施包括:①清除坏死组织,创面过于干燥或有难以清除的坏死组织,可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② 控制感染,当伤口出现感染症状时,全身或局部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③ 伤口渗液处理,根据伤口愈合不同时期渗液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治疗,达到伤口液体平衡,细胞不发生脱水,不肿胀。 ④ 对大面积溃疡,可植皮修补缺损组织,减轻患者痛苦。
4期压力性损伤:全层皮肤和皮下组织缺失,可直接触及筋膜、肌肉、肌腱、韧带、软骨或骨头,可见腐肉和/或焦痂。治疗目标是清除腐肉,减少无效腔。治疗措施包括:同3期,渗液较多者可用藻酸盐填充条或水分纤维敷料加泡沫类敷料或棉垫。对大面积皮肤缺损,视情况可转移皮瓣修补缺损组织。
不可分期压力性损伤:全层皮肤和组织缺失,由于被腐肉或焦痂掩盖,不能确认组织缺失的程度。只有去除足够的腐肉或焦痂,才能判断损伤是3期还是4期,治疗按3期,4期处理。
医疗器械相关性压力性损伤/黏膜压力性损伤应根据损伤程度和分期进行处理。
(广西三一〇核地质大队三一〇医院健康医疗服务中心 蒋彦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