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2023年09月15星期五
全国统一刊号:CN52-0041

在线读报核磁共振检查成像的原理 - 数字报刊系统 病理诊断为何对肿瘤患者意义重大 血脂查什么?血脂七项怎么看? 核磁共振检查成像的原理 结直肠腺瘤性息肉的病理学评估 什么情况下 要做CT检查

按日期检索

12 2012
3
4

在线读报

电子报刊阅读器
放大 缩小 默认

核磁共振检查成像的原理

磁共振成像的物理学基础:

  一个动态形成过程,人体置于磁场需要一定时间才能达到动态平衡。第三磁矩在磁场中是随质子进动的不同而变化的,且进动具有特定频率,称为进动频率。外加磁场的大小决定着磁矩与Bo轴的角度,外磁场越强,角度越小,磁矩值越大,MRI信号越强,图像结果会更好。此外外磁场大小还决定了进动的频率,外磁场越大,进动频率越高。与Bo相对应的进动频率也称Larmor拉莫频率,原子在1.0T磁场中的进动频率称为该原子的旋磁比,为一常数值。氢原子的磁旋比为42.58MHz。3.弛豫。原子核在外加RF(射频脉冲)作用下,发生磁共振而达到稳定的高能态,从外加的RF消失开始,到回复至发生磁共振前的磁矩状态为止,整个变化过程即为弛豫过程。

  弛豫过程是一个能量转变的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磁共振成像时,受检脏器的每一个质子都要经过反复的RF激发和弛豫过程。弛豫分为纵向弛豫和横向弛豫。纵向弛豫是一个从零状态恢复到最大值的过程。由于要使纵向磁矩恢复到与激发前完全一样的时间很长,有时是无穷数,故人为地将纵向磁矩恢复到原来的63%时,所需要的时间称为T1时间或T1值,T1值一般以秒或毫秒为单位。T1是反映组织纵向弛豫快或慢的物理指标,人体各组织具有不同的T1值。横向弛豫是从最大值恢复到零状态的过程。我们将横向磁矩减少到最大值的37%时所需要的时间称为T2时间或T1值,纵向弛豫和横向弛豫同时发生。4.MR信号形成MR信号是MRI机中使用的接收线圈探测到的电磁波,具有一定的位相、频率和强度。磁共振成像设备中,接受线圈可为同一线圈,也可为方向相同的两个线圈。自由感应衰减FID信号描述的是信号瞬间幅度与时间的对应关系。“傅里叶变换”就是将时间函数变换成频率函数的方法。FID不仅提供幅值和频率,还提供幅值和频率相关的相位信息。

  MRI成像重建原理:

  1.梯度与梯度磁场。利用梯度磁场G实现MRI的空间定位,共有三种梯度磁场:横轴位Z、矢状位X、冠状位Y。MRI的空间定位主要由梯度磁场来完成。根据梯度磁场变化来确定位置时,不需受检者的移动,这是与CT成像明显的不同。梯度磁场性能是MRI机的一个重要指标,可提高图像分辨能力和信噪比,可做更薄层厚的MRI成像,提高空间分辨率,减少部分容积效应,同时梯度磁场的爬升速度越快,越有利于不通过RF频率的转换。

  2.层面选择。MRI成像是多切面的断层显像,根据要求可做矢状面、冠状面、横断面成像,只要启动相应的梯度场即可。MRI做任何断面都不需要移动病人,只是启动不同的梯度场即可。

  3.空间编码。层面梯度、相位编码梯度和频率编码梯度的时间先后排列和协同工作,可以达到对某一成像体积中不同空间位置体素的空间定位。4.K空间与图像重建方法。K空间填充技术:一次RF激发是相同相位编码位置上的一排像素同时激发,这一排像素的不同空间位置由频率编码梯度场定位作用确定,因此相位和频率的相对应就可明确某一信号的空间位置。在计算机中,按相位和频率两种坐标组成的一种虚拟空间位置排列矩阵,称为“K空间”,K空间实际上是MR信号的定位空间,在K空间中,相位编码是上下、左右对称的,从正值的最大值逐渐变化到负值的最大,中心部位是相位处于中心的零位置。K空间中心位置确定了最多数量的像素信号,在傅里叶转换中作用最大,处于K空间周边位置的像素的作用要小很多。在非常强调成像时间的脑弥散成像、灌注成像机心脏MRI成像时,为节约时间,可将周边区域的K空间全部作零处理,信噪比损失不会超过10%,这种成像方法称K空间零填充技术。而K空间分段采集技术一般应用于心脏快速MRI成像。

  二维傅里叶图像重建法:

  二维傅里叶变换法是MRI特有且常用的图像重建方法。傅里叶变换就是将K空间的信息逐行、逐点地解析和填充到真正的空间位置上去,形成多幅反映信号强弱的MRI图像。

(柳州市人民医院 李思缙)


放大 缩小 默认
主管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单位:贵州省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    多媒体数字报刊系统

黔ICP备18005754号      技术支持:兴乾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