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上消化道出血对于老年人来讲比较常见,由于药物直接或者间接损伤消化道黏膜和血管,会引起粘膜糜烂、溃疡或者血管破裂,或者药物会让身体机体凝血机制产生一定的障碍,或者药物让原先的病情逐渐加重,引起胃黏膜充血、溃疡、糜烂、甚至出血穿孔,导致大便潜血阳性或者呕血黑便,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药物种类较多,需要老年人在生活中根据医嘱使用药物,减少对上消化道的不良反应。
药物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
药物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有几个方面:长时间大剂量使用上腺皮质激素或者阿司匹林并用时会导致上消化道出血;广泛大剂量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导致消化道出血的危险性较大;对于抗生素过敏的老年人;老年人长期口服或者静脉注射降压药物,会造成小虎道出血;抗凝药疗效越好用的剂量越大,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能性大;抗肿瘤药物会抑制胃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分裂与修复;抗肿瘤药物本身会消灭掉较多的白细胞,释放大量的促凝物质进入血循环中,容易引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抗精神病药物,多巴胺受体拮抗剂的抗精神病药物,会导致胃液中多巴胺含量减少,造成胃黏膜损伤,增加上消化道出血的概率;精神病患者本身存在凝血机制障碍;其他类药物对胃肠具有直接的刺激,会造成胃溃疡坏死,进而上消化道出血。下面是药物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详细解释:
(1)肾上腺皮质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会减轻机体各种损伤刺激的不良反应,但是会加重上消化道出血,特别是大量使用或者与阿司匹林联合使用,容易引发出血。(2)非甾体类抗炎药:使用这一类药物之后,会导致消化道急慢性病理变化,随着这一药物被广泛使用,非甾体类药物相关胃病逐渐增多,老年人大剂量使用会导致上消化道出血。(3)抗生素:某些抗生素药物会增加上消化道出血的严重性,例如青霉素、丁胺卡那、克拉霉素、林可霉素等药物,这类药物所导致的出血量一般很少。但是老年人使用这一类药物出现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有:①过敏;②抗扰维生素K1的吸收;③血小板减少;④肝功能损伤;⑤直接损伤胃肠黏膜,造成上消化道出血。(4)降压药物:这类药物导致迷走神经张力增加,导致胃酸分泌增多,大量长时间口服或者静脉注射会造成消化道出血。(5)抗凝药:这类药物有肝素、华法林、双香豆素,这类药物在使用的时候最主要的并发症为消化道出血。(6)抗肿瘤药物: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抗肿瘤药物为氮芥、长春新碱、硫脞嘌呤、甲氨蝶呤等药物。(7)抗精神病药物: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药物为氯氮平、舒必利、异丙嗪、氟哌啶醇等药物,会导致上消化出血。(8)其他类药物:氯化钾、硫酸亚铁对胃肠黏膜具有直接刺激,老年人胃肠本身比较柔弱,长时间受到药物刺激会导致胃肠溃疡坏死,严重时会导致上消化道出血。
老年人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措施
(1)一般处理:①大量出血:加强对老年人的护理,禁止饮食,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顺畅。记录排尿量与出血量,严格观察神志、提问、脉搏、呼吸、血压等情况,有条件的进行心电血压监护。②中少量出血:根据出血量、年龄、伴随病变给予相应的护理,观察和监护,可以给予适当流质食物或者半流质食物。(2)补充血容量:老年人本身对缺血耐受力较差,补充血容量需要更加积极,大量出血之后,需要马上建立静脉通路,尽早输入足量的全血,根据中心静脉压调整输液量,避免由于输液过多出现肺水肿。(3)止血。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可以使用生长抑素静脉注射,减少门静脉压力,起到快速止血的作用。神经垂体素:可以有效降低门静脉压力,但是这类药物不良反应较多,会诱发心绞痛、心律失常,对老年人来讲不适用。②其他上消化道出血。抗分泌药物:抑制胃酸的分泌,降低局部PH值,属于大部分上消化道最基本的治疗手段,不良反应较少。血管收缩剂:这一药物生效较快,代谢较快,不会影响心率和血压,但是需要谨慎防止消化道黏膜的缺血性伤害。
(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 韦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