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又称为缺血性脑卒中,是一种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其诱发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闭塞、心源性栓塞、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存在相关性。吞咽困难是脑梗死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主要是病变累及咽喉肌中枢所致。
脑梗死的发病原因
小动脉闭塞。高血压可引起脑部小动脉玻璃样变、动脉硬化性病变、纤维素样坏死等,糖尿病会使人体微循环发生改变,血管炎、遗传性疾病、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麻醉药过量、降压药使用不当、心脏手术合并低血压及严重脱水等因素,都有可能引发脑梗死。
大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病因,动脉粥样硬化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重,高龄、高血压病、高脂血症以及吸烟是动脉粥样硬化重要的危险因素,从而增加脑梗死的诱发概率。
心源性栓塞。包括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心脏瓣膜疾病、人工心脏瓣膜、心肌梗死、心肌病等。
为什么会出现吞咽困难
脑梗死患者的脑部中枢和周围神经在吞咽过程中调节和控制作用改变时,患者后组颅神经功能将出现舌咽、舌下、迷走神经功能核团障碍等异常情况,患者将可能出现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声音嘶哑表现,部分患者甚至还可能伴随呼吸困难等情况,造成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具体有以下两种。
真性球麻痹。发生脑梗死疾病时直接对核团起到破坏作用,造成后组颅神经功能异常,咽喉部肌肉出现问题,导致患者出现吞咽困难、呛咳的表现。
假性球麻痹。患者双侧大脑半球广泛梗死而引起双侧皮质脑干束出现损伤,间接造成后组颅神经功能异常,导致患者出现吞咽困难。
脑梗死引起吞咽困难怎么办
如果脑梗死患者出现吞咽困难的情况,可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采用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插胃管鼻饲流质饮食、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等方法进行针对性处理,具体如下。
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患者可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病情每天定时开展吞咽功能康复训练,以促进症状改善。常见的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方法有以下几种:第一,患者可以进行咀嚼训练,做空咀嚼、鼓腮、吹气、张腭、闭腭、磕牙等动作,反复十次为一组,每日进行三组以上;第二,可帮助患者做空吞咽训练,主要是采用冰冻棉棒轻轻刺激患者软腭、舌根及咽后壁位置,然后让患者做空吞咽动作,可以达到强化吞咽反射、训练吞咽发声敏感性和速度的作用;第三,每日进行摄食训练,具体包括进食体位和姿势、食物形态、食团入口位置、食物性状、一口量、进食速度、进食环境等,能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进食,提升吞咽能力。
插胃管鼻饲流质饮食。对于吞咽严重困难或者没有吞咽能力的患者,需留置胃管给予鼻饲饮食,以保证患者体内的营养摄入,降低因营养不良而出现并发症的可能性。胃管主要用于胃肠减压、清洗胃腔、补充肠内营养等,需按时更换,并监测胃管状态,普通胃管需要1至2 周更换一次,硅胶胃管最少一个月更换一次,但如果患者胃管出现堵塞情况,需立即更换,胃管脱落或者自行拔出后也要更换新的胃管。进行鼻饲流质时需给予患者清淡、易消化、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食物,鼻饲时的流质温度不宜过高,以免灼伤胃和食道黏膜,需避免刺激性食物,减少油腻食物的摄入,以减轻胃肠道负担。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吞咽困难是一个症状,治疗脑梗死这一原发疾病才是改善病情基本的方法。患者需遵医嘱按时定量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促进病情缓解,加快身体康复,患者不能随意改变药量或者停药,以免产生不良后果。
注意口腔卫生清洁。患者的口腔卫生清洁问题也是需要重视的一个环节,每天帮助患者采用清水进行漱口,能有效预防口腔出现真菌感染,避免口腔溃疡。
总之,吞咽困难是脑梗死患者常见的症状之一,需依据病情和身体状态采用个体化、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每日开展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并留置胃管给予鼻饲流质饮食,保证患者有足够的营养摄入。
(梧州市工人医院 邓文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