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病人出现缺血性脑卒中时,在发病前会有短暂肢体无力的可能;也有可能在无症状的情况下突发脑梗死,继而出现肢体无力或麻木、面部单侧发麻或口角歪斜、语言不清、视线模糊、恶心、呕吐等症状。但大多数脑卒中患者都被吞咽障碍所困扰,主要表现为吞咽过程异常,将食物从口转移至胃过程的功能障碍,简单的进食及饮水都会变得复杂化。对于脑卒中居家患者而言,长时间的吞咽障碍,会使患者体重逐渐减轻,生活质量也随之下降。
什么是卒中后吞咽障碍
卒中后吞咽障碍主要是指卒中后出现的进食或是饮水吞咽时,吞咽功能比较困难。按照吞咽的时期进行分类,可大致分为以下4类。
口期吞咽障碍的表现
分次吞食,仰头吞食,口吐唾沫,食物在进餐时漏出角,控制食物的能力下降及唾液控制力下降。
咽期吞咽障碍的表现
喝水呛咳、吃东西呛咳、吞咽后气喘吁吁或憋气、吞咽后的清嗓动作、口咽部大量唾液聚集、低头吞咽、吞咽无效、反复吞咽、发声困难、自主咳嗽异常、吞咽困难、吞咽后声音改变等。
口期及咽期障碍均可出现的表现
进餐时间延长、一口量减小、吞咽延迟、构音障碍、吞咽启动不能等。
其他表现
卒中后出现发热,痰咳不止者或多发于前者;反复发作的肺炎;体重下降原因不明、皮肤破损或长了褥疮、精神恍惚等原因引起的体重下降,还会出现营养不良,身体出现脱水的现象
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危害
吞咽障碍也有轻重之分,需要专科医生通过食物改良和代偿性的方法,对不误吸、能摄取足量营养和水分的不同严重程度的吞咽障碍进行专业评估,选择经口进食;如果不能,为了获得足够的营养和水分,获得相对安全的进餐方式,就需要行经鼻胃/肠管或皮胃造口术。而以下就是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危害。
误吸和肺炎
误吸和肺炎误吸入气管、肺部的食物或水、口腔内分泌物等,可造成病理生理过程,如窒息、肺炎等。
营养障碍和缺水
身体所需的能量、液体、营养元素等,由于进食困难、进食量减少等原因而得不到满足,从而导致身体消瘦,体重下降,水、电的解质发生障碍。
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居家护理
对于可经口进食的患者,其居家护理可参考以下内容。
餐具的选择
当患者手抓能力较差时,应选择匙面较小、不易粘连的汤羹,其柄较长或较粗、边缘钝圆,以便于患者平稳地掌握餐具。如果患者单手难以舀取碗中食物时,为了防止患者在外取食物时碰倒碗具,可以在碗底加一个防滑垫子。如果需要喝水,可以使用带有吸管的杯子,但需要控制喝水量。
食物的选择
最易吞咽的食物是均匀的密度和适当的粘性,不易松散,经过咽部和食道时容易变形,黏稠的芝麻糊、烂米糊、面糊或布丁等不容易吞咽的泥状食物,黏膜上没有残留的食物。难咽之物为稀薄之物,实为食物。所以要将食物处理到合适的粘稠度,才能方便吞咽,同时在进食过程中要慢慢进食,食用时应将食物置于较为敏感的位置,这样食用起来才会得心应手。除此之外,最佳方案应选择安全情况下的最低稠度,通常有以下两种食物改善方式:
(1)固体改善为泥状食物,以保证患者能够安全吞咽时的液体稠度为最适宜的粘稠度。对于不安全、易呛咳或颊部食物残余的患者,在吃固体食物时,建议用能减少误吸的泥状食物,经咀嚼后可使其咽部滞留。
(2)变稀液为稠液。可用增稠剂或淀粉、藕粉等稠化的方式摄取,如果病人出现口干舌燥、口唇干燥、皮肤干燥、尿色偏黄等,说明病人摄入水分不足,可选择水果泥、蔬菜泥、稀饭等含水量较高的食物来摄取主食。
体位的选择
能坐位不要躺着,能在餐桌上吃不在床上;不能坐着的患者,其躯干需要屈曲30°仰卧位,头部向前屈,喂食人员需要在健侧位置。保持餐后姿势,吃完后不能马上躺下,让患者在舒适的坐位休息30-40分钟,避免食物反流情况发生。
针对于脑卒中后遗症吞咽障碍,在日常生活中很多方面是需要详细护理,不要忽略生活中的任何一个小点,不能够掉以轻心,重治轻防要不得。
(北流市人民医院 顾彩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