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又称脑溢血,是在非外伤的情况下,由高血压、气候、不良生活习惯与饮食习惯等因素引发的脑内血管自发性破裂,起病较快、复发率高、致残率和死亡率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产生极大威胁。在突发脑出血时,采取正确且合理的急救措施,能有效提升入院后治疗效果。
脑出血的发病原因
脑出血的诱发与多个因素有关,包括高血压、血液病、情绪激动、不良饮食结构、不良生活习惯、气候等,危险因素越聚集,诱发脑出血的概率就越高。
(1)疾病因素。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脑动静脉血管畸形、动脉瘤、白血病、血友病、血管炎、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其中高血压是诱发脑出血的常见原因,当患者情绪激动或者过于劳累时,便可能引起患者血压剧烈升高,导致已经出现病变的脑血管破裂而出现出血的情况。
(2)情绪激动。如果情绪出现剧烈波动,人体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素增加,会出现血管急性收缩的情况,此时血管就容易破裂,从而增加脑出血风险。
(3)不良饮食结构。蛋白质、维生素、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等摄入不合理,导致身体肥胖,在日常生活中暴饮暴食,都将明显增加脑出血的概率。
(4)不良生活习惯。吸烟、过量饮酒将增加脑出血的风险,长期睡眠不足、长期熬夜也是脑出血的危险因素,人体容易出现血压升高的情况,从而可能引起脑动脉硬化,继而诱发脑出血。
(5)气候因素。气候变化会引起人体内分泌出现变化,血液粘稠度、肾上腺素升高,将增加脑出血的风险,如寒冷季节可导致血液收缩、血压升高,便可能诱发脑出血。
脑出血的症状
(1)早期脑出血的信号。部分患者早期会出现一定的征兆,如交流时突然性的语言障碍、说话不清楚或者听不懂别人的话;突然感到头晕,并且行走困难、平衡能力变差,有时还会绊倒;突然出现剧烈的头痛,部分患者还可能会出现恶心、呕吐的情况;不明原因地出现一侧身体麻木无力、嘴歪、流口水等表现;白天过度困倦,有时会毫无征兆地睡着;血压有明显的波动,大多情况下为血压突然升高。
(2)具体症状与出血量及出血位置存在必然联系。
第一,深度出血是最常见的出血部分,包括基底节出血和丘脑出血,患者可出现运动和感觉障碍、头晕、偏瘫、失语、呕吐、精神障碍等表现,出血量较大的患者可出现昏迷。
第二,脑叶出血患者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昏迷,主要表现为头疼、呕吐、癫痫发作、幻嗅、幻视、偏视等,并且肢体瘫痪较轻。
第三,脑干出血患者可出现突然头痛、呕吐、眩晕、复视、眼睑下垂、心律失常等情况。
第四,小脑出血发病会比较突然、眩晕与共济失调明显,出血量较少时表现为站立和步态不稳、肌张力降低、颈部强直等,出血量较大,将出现呼吸节奏不规律、侧视麻痹、吞咽困难、周围性面瘫等表现。
第五,脑室出血患者,如果出血量较少,可能出现头痛、呕吐等表现,出血量较多患者会很快昏迷,并且逐渐加深,四肢肌张力增高,可能伴有上消化道出血、急性肺水肿、血糖增高及尿崩症等表现。
突发脑出血的急救措施
当身边有人出现突发性脑出血时,需保持镇静,让患者迅速平躺下来,并且拨打120,同时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急救措施。
(1)让患者平躺。出现脑出血突发情况,不要过度惊慌,应立刻让患者平躺下来,同时保持周围安静,并且不要频繁的搬动患者的身体。
(2)安抚患者的情绪。处于脑出血病发期,如果情绪过于紧张或者出现大的波动,极有可能会使病情更加严重,甚至使病情加剧,出现死亡,因此,需安抚患者的情绪,让患者身心稳定下来。
(3)及时清理分泌物。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呕吐的情况,应立即清理掉患者口腔中的分泌物,避免出现堵塞呼吸道的情况出现。
(4)服用药物。如果在脑出血发病期间还存在着高血压的情况,需要依据患者病情给予适量药物,稳定血压,避免病情加重。
(5)保持空气流通。迅速减掉患者腰带、解开上衣纽扣等,减少患者身体束缚感,保持患者呼吸顺畅,同时还需要保证周围区域的空气流通。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 宁理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