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外形呈现螺旋状或S形,它定居在人类胃部。那么幽门螺杆菌是如何感染人体的呢?它的传播方式非常普遍,许多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感染了这种细菌,它可以在胃中潜伏多年不出现任何症状,因此很多感染者并不自知,这也是幽门螺杆菌带给我们健康隐患的重要原因。
为什么有些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却毫无不适,而有些人却可能会出现胃炎、消化性溃疡甚至是胃癌等严重疾病?这涉及幽门螺杆菌与人体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不同人的免疫力、遗传背景、生活习惯等都影响感染后的临床表现。
感染途径
口—口传播:比如共餐饮食、共用餐具、口对口喂食、咀嚼喂食、亲密接触等是导致幽门螺杆菌感染感染非常重要的因素。
粪—口传播:即通过粪便中的幽门螺杆菌污染水源或食物所致。
感染与发病
1.胃炎: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胃炎的主要原因之一,感染后细菌会引起胃黏膜的炎症反应,导致胃部不适,如胃痛、胃灼热、胃胀气等症状,如果感染持续时间较长,胃炎可能会发展成为慢性胃炎。
2.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消化性溃疡之间有密切关联,细菌引起的胃黏膜炎症,会导致胃酸和胃蛋白酶等消化液对胃黏膜的腐蚀,形成溃疡,消化性溃疡常常引起上腹疼痛,部分病人有与进餐相关的节律性上腹痛,餐后痛多见于胃溃疡,饥饿痛或夜间痛、进餐后疼痛缓解多见于十二指肠溃疡。
3.胃癌:长期的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增加胃癌的风险,虽然大多数感染者不会发展成胃癌,但还是要注意,因为细菌通过多种途径,如激活致癌基因和抑制抗癌基因,促进胃黏膜细胞的异常增殖,最终导致癌变,胃癌的早期症状通常不明显,常常在晚期才出现明显的症状,如上腹痛、消瘦、乏力等。
4.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严重程度、症状表现与感染细菌株的毒力、宿主的免疫反应、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由于感染过程通常较缓慢,症状也不是不明显,因此很多感染者可能忽略了这个“小小细菌”的存在。
诊断方法
1.尿素呼气试验(UBT):这是一种常用的非侵入性检查方法,目前有尿素碳13和尿素碳14呼气试验两种检测方法。尿素碳13无放射性,不仅适用于成人,也适用于孕妇、乳母和婴幼儿;尿素碳14有轻微辐射,14岁以下及备孕、孕妇、乳母等人群不宜检测,通过患者口服标记过同位素的尿素,再定时收集呼出的气体,其中标记CO2的排出率,就可以准确判断胃中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
2.快速尿素酶试验:利用胃活检标本中的幽门螺杆菌产生的尿素酶水解试剂中的尿素产生铵根离子,通过pH指示剂或奈氏试剂的呈色反应检出铵根离子的存在,进而判断幽门螺杆菌的存在。
3.组织学检测:病理切片常用的HE染色特异性较差,而银染色和吉姆萨染色法染色均能清晰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
预防建议
在日常生活中做好以下几点可有效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
1.家庭中如果有感染者,要注意分开饮食,尽量使用公筷,餐具也要定期进行消毒,减少感染幽门螺杆菌的机会。
2.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饭前、饭后,还有大便前后要洗手,保持口腔健康,要定期更换牙具或者进行消毒处理。
3.合理饮食:不要生吃食物,不吃发霉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适量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减少高脂肪、高盐和辛辣食物的摄入,尽量避免食用过热和油炸食品,不要暴饮暴食,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有助于减轻胃部负担,避免胃酸过度分泌。
4.避免不良喂食习惯:不口对口给宝宝喂食、不亲吻宝宝,要确保和宝宝亲密接触的人没有感染上幽门螺杆菌。
5.适量运动: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也有利于食物消化和排泄,吸烟和饮酒都会增加胃部疾病的风险,尽量避免或戒除这些不良习惯。
6.定期检查:对于高危人群,或者有胃部不适的人群,建议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如果出现相关症状,如胃痛、胃灼热等,及时进行幽门螺杆菌的相关检查,以明确是否感染。
(北海市第二人民医院 郑小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