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心肌梗死,大多数人会首先想到胸痛,因为这确实是心肌梗死患者在发病时的症状之一。但是你知道吗?其实心肌梗死也会存在许多非典型症状,令人一时间难以分辨。
什么是非典型心肌梗死
非典型心肌梗死通常是指发病的症状具有隐匿性,同急性心肌梗死一样,该病形成的原因是源于冠状动脉出现粥样硬化,逐渐使冠状动脉通道狭窄且出现痉挛,从而减少血液对心脏的基础供给。但与急性心肌梗死不同的是,其发病形式几乎不存在典型性,反而很容易让患者忽略同时出现的一些典型症状。
非典型心肌梗死的症状
肩背部、上肢及颈部疼痛
临床上部分患者,在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时,往往会出现肩背部、上肢以及颈部的疼痛反应,这是因为心肌梗死发生时,引起了患者的上肢反射性神经血管疾病,从而引发的非典型心肌梗死症状。
胃脘痛
当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程度不一的胃肠道症状表现。同时,亦会伴随恶心、呕吐、腹泻、腹胀,甚至消化道出血等。这也正是为什么,许多发生非典型心肌梗死的患者都会因具体的症状表现,与消化系统疾病相混淆,从而耽误了最佳的救治时间。
牙痛、下颌痛及咽痛
急性心肌梗死在发病时,引起的疼痛反应,可能会向患者的脸部蔓延发散,其中就包括牙齿、下颌以及咽喉。临床研究发现,这些部位的疼痛症状通常会比较剧烈,如此便很容易让患者下意识忽略了发生在心脏部的疼痛反应。
如何预防心肌梗死
调整饮食
根据临床多年研究发现,大部分习惯性暴饮暴食及饮食不规律的患者,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普遍较高。加之如果长期摄入高脂肪及高热量的食物,身体的血脂水平会存在一定的升高趋势,血浆的粘稠度也会随之加大。如此下来,冠状动脉本就狭窄的情况下,不健康且粘稠的血液则很难从冠状动脉中顺畅流通,从而引发血管栓塞等情况发生,最终引发患者心梗。
因此,一般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及高危人群,科学提倡改善饮食,日常应采取低盐、低脂、低胆固醇、新鲜、清淡、易消化的饮食习惯。尽可能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切勿出现暴饮暴食或禁食等极端行为。针对部分存在便秘的心肌梗死患者,平时还应多食用一些新鲜水果,帮助其肠道能有效运作,减少便秘的程度及次数。
戒烟戒酒
长期嗜烟酗酒的人群,心脏的负担普遍较大,患有心肌梗死的概率也随之大幅度提升。香烟中的尼古丁等其他有害物质,会对机体的神经系统产生较大影响,还会促使心跳频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等。不仅如此,香烟中的一氧化碳还同人体血液当中的血红蛋白相结合,从而诱发机体出现缺氧情况;长期饮用酒精制品同样会使人体的心跳频率加快,同步增加心肌功能的耗氧量,对心脏的负荷程度极大。
因此对于喜爱烟酒的人群及患者而言,为了自己的身体健康,请尽可能彻底戒断,以免诱发急性心肌梗死,给自己和家人带来无尽的伤痛。
规律作息
过度劳累也会引发心肌梗死。当机体处于持续性紧绷及疲惫或进行高强度的体育活动时,均会给心脏带来一定的压力,导致心肌的需氧量增大,从而使心肌处于缺血状态。
因此,呼吁大家一定要规范自己的作息时间,保证每日充足的睡眠,切不可出现过度劳累或熬夜等情况。
心态平和
诱发心肌梗死的原因之一还有情绪方面的问题。当情绪起伏较大,状态过于激动、愤怒、恐惧的时候,血液的流通量会出现激素增加或减少。而血流量整体的不稳定状态,会致使机体血压难以维稳,从而使血管壁受到较为严重的伤害,同步增加心肌梗死发生的风险。因此,大家在日常生活当中一定要积极调节情绪,合理的发泄情绪,切不可将心中积郁的负面情绪长期压抑于心。
总而言之,非典型心肌梗死和急性心肌梗死在病理层面别无二致,只会在症状上存在些许不同。因此,大家切不可只将胸痛或心痛列入心肌梗死的症状反应当中,在出现与上述相似的症状反应或其他异常反应时,尽可能避免盲目判断或服用其他药物,应第一时间前往就近的医院或拨打120急救电话进行救治。
(桂林市兴安界首骨伤医院 陈秋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