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具有反复性和短暂性的特点,但并非所有出现痫性发作的人都患有癫痫。癫痫的这种特性使得这一疾病在诊治时较容易出现各种误区。
癫痫的诊断会产生哪些误区
误区一:抽搐动作越大发作越严重,反之越轻微。
很多人习惯以抽搐的剧烈程度理解癫痫发作的严重性,但其实无论癫痫是大发作还是小发作,都属于全身性发作。大发作会出现遍及全身四肢的抽搐,而典型的小发作,又称为失神发作,多数时候仅会出现不超过一分钟的意识丧失,并没有抽搐动作。所以从这一点上来看,把除大发作外其他形式的抽搐发作都认为是小发作,显然是不正确的。因此针对癫痫发作程度的判定,需要结合患者既往病史、发病症状等准确分型,合理选择药物,才能收获理想的治疗效果。
误区二:癫痫发作时都会导致神志丧失。
大部分情况下癫痫患者发作时都会出现神志丧失,但也有少数情况并非如此,比如有些癫痫局限性发作、肌阵挛癫痫等,在发作时患者的意识是清楚的,所以不能将意识丧失与否作为判断癫痫是否发作的标准。
误区三:原发性癫痫与遗传有关,继发性癫痫与遗传无关。
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都抱有这种认知,但随着近年来前沿医疗技术的逐渐深入发展,在对癫痫患者及其血系亲属(有血缘关系的亲属)的大规模调查中发现,无论是原发性癫痫还是继发性癫痫,都和遗传有一定关系。而且调查过程中还发现另一项事实,即继发性癫痫患者直系亲属的癫痫发病率远远高于普通人群,一些出现过脑外伤、得过脑炎、脑膜炎或有过产伤窒息的患者并不都发生癫痫。从这一事实可以断定,癫痫的发生虽然受到环境因素强弱的影响,但更大程度上取决于先天性的遗传因素,遗传才是决定是否易感癫痫的主要原因。
癫痫的治疗面临哪些误区
误区一:依赖药物治疗。
由于对癫痫发病机理、作用机制的了解有限,一些患者和家属认为只要坚持使用抗癫痫药物,就能够完全避免癫痫发作。但实际情况是癫痫患者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这导致药物治疗并非适用于所有癫痫患者。对于体质较为特殊,耐受力和抗药性较强的另一部分癫痫患者而言,或许采用手术、神经调节及其他替代疗法,才能获得更理想的治疗效果。
误区二:忽略生活方式管理。
生活方式管理也是癫痫治疗中的重要环节,这是因为良好的生活方式能够帮助患者维持稳定的生理机能和节律,从而降低癫痫发作的概率。在具体的方法上包括保持规律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远离环境中的刺激性因素等等。通常情况下家属在护理癫痫患者时都会帮他们远离环境刺激因素,但在生活管理中则有所欠缺,致使患者病情管理的状况不甚理想。
误区三:私自更改药物剂量。
部分抗癫痫药物可能产生一些副作用,某些时候患者也会认为自身的其他不良反应是因抗癫痫药物导致,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可能会私自调整用药剂量、更改用药时间、停用部分药物。一旦如此,那么后续癫痫发作将更难以控制,患者也可能出现其他更严重的药物副作用。所以在治疗过程中绝不可更改药物用法用量,所有调整用药方式的行为都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如果患者有不良反应,需要积极与医生沟通,以获取正确的应对方式。
误区四:忽视心理健康。
癫痫是一种脑部疾病,这使得公众很容易对癫痫产生误解,而这种误解又会给癫痫患者造成明显的心理压力,使癫痫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问题。但在为癫痫患者提供治疗护理的过程中,有很多家属下意识忽略了心理健康对患者的重要意义。因此应当给予患者应有的心理支持和心理治疗,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癫痫的信心,摆脱因癫痫形成的负面情绪。
误区五:未能定期随访。
癫痫是一项需要进行长期治疗和持续管理的疾病,但部分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没有按医生要求定期接受随访,这可能会导致治疗方案无法及时根据病情状况进行调整,从而在治疗过程中陷入被动。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医院 韦馨娴)